CN115924509A 审中 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多步操作。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池的生产制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0003]其中,在生产电池时,在压紧焊接步骤中,集流盘会被压紧并焊接至电芯的顶部,对此,在压紧焊接步骤之前,需要将集流盘准确地移动至预定的工位。 [0004]在相关的技术中,集流盘经由上料托盘移动至定位工位,接着对集流盘进行定位,然后再将集流盘移动至电芯的上方,在整体步进一个避开位之后便可以将集流盘与电芯固定在一起。 [0005]然而,在该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移动集流盘并且对其进行二次定位,该工艺流程耗时较长,电池的生产效率较低,而且该工艺流程涉及的工位较多,需要配置较多的生产加工设备,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占地面积较大。 [0006]对此,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生产电池时,对集流盘的移动和定位耗时较长,导致电池的生产效率较低,而且整个生产设备的占地空间较大的缺陷,通过该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在转塔式的电池生产线中,可以实现集流盘快速稳定的上料,方便对集流盘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同时整个装置所占的空间较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0008]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包括:包括上料组件、转塔组件和下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均连接至所述转塔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用于将设有集流盘的托杯输送至所述转塔组件,所述转塔组件用于拾取所述集流盘,所述下料组件用于接收空置的所述托杯; [0009]所述转塔组件包括转塔和取料机构,所述转塔包括转动机构和上转盘,所述上转盘设置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上转盘设置有沿所述转动机构的周向延伸的上凸台;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基座和下压构件,所述基座与所述转动机构连接,所述下压构件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下压构件抵接于所述上凸台; [0010]其中,在所述转动机构转动的情形下,所述上凸台驱动所述下压构件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下压构件拾取所述集流盘。 [001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所述下压构件包括压头、上凸轮和安装座; [0012]所述安装座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基座,所述压头和所述上凸轮均连接至所述安装座,所述上凸轮抵接于所述上凸台,所述压头用于拾取所述集流盘。 [001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所述压头包括压头本体,所述压头本体具有用于贴附集流盘的贴附面,以及朝向所述贴附面贯穿的焊接孔,所述贴附面设置有负压吸附口,所述压头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负压通道和气体传输通道,所述负压通道与所述负压吸附口连通,所述气体传输通道连通至所述焊接孔。 [001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 [0015]所述转塔包括下转盘,所述下转盘设置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下转盘设置有沿所述转动机构的周向延伸的内凸台; [0016]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夹持构件,所述夹持构件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基座; [0017]其中,在所述转动机构转动的情形下,所述内凸台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构件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夹持构件夹持所述托杯。 [001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所述夹持构件包括夹持部、支撑杆和第一滚轮; [0019]所述夹持部和所述第一滚轮均连接至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滚轮抵接于所述内凸台; [0020]其中,在所述转动机构转动的情形下,所述内凸台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夹持部夹持和释放所述托杯。 [002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 [0022]所述转塔包括下转盘,所述下转盘设置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下转盘设置有沿所述转动机构的周向延伸的外凸台; [0023]所述取料机构还包括顶升构件,所述顶升构件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基座; [0024]其中,在所述转动机构转动的情形下,所述外凸台用于驱动所述顶升构件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顶升构件托举所述托杯。 [002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所述顶升构件包括承载部、顶升杆和第二滚轮,所述承载部连接至所述顶升杆的顶部,所述第二滚轮抵接于所述外凸台; [0026]其中,在所述转动机构转动的情形下,所述外凸台用于驱动所述顶升杆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承载部托举和放下所述托杯。 [002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所述取料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取料机构沿所述转动机构的转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002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输料链板、第一传输板和输料转盘; [0029]所述第一传输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输料链板和所述转塔组件,所述输料转盘靠近所述第一传输板设置,所述输料转盘的外圈设置有间隔布置的输料凹槽; [0030]在所述输料转盘转动的过程中,来自于所述输料链板的所述托杯能够进入所述输料凹槽中,并沿着所述第一传输板移动至所述转塔组件。 [003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所述下料组件包括出料链板、第二传输板和出料转盘; [0032]所述第二传输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转塔组件和所述出料链板,所述出料转盘靠近所述第二传输板设置,所述出料转盘的外圈设置有间隔布置的出料凹槽; [0033]在所述出料转盘转动的过程中,来自于所述转塔组件的空置的托杯能够进入所述出料凹槽中,并沿着所述第二传输板移动至所述出料链板。 [0034]本发明提供的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可以设置在转塔式的电池生产线上,该装置包括上料组件、转塔组件和下料组件,其中,转塔组件包括转塔和取料机构,转塔包括转动机构和上转盘,取料机构包括基座和下压构件,当上料组件将设有集流盘的托杯输送至转塔组件之后,转动机构能够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下压机构进行升降运动,以拾取集流盘,而且,随着转动机构的转动,被拾取的集流盘能够快速地进入下一道工位。 [0035]由此可见,借助本发明中的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能够在转塔式的电池生产线上快速拾取集流盘,可以实现高效快速地上料,能够适应生产线的加工速度,而且,吸盘拾取集流盘时便能够对其进行定位,在后续的压紧焊接步骤中也只需要借助吸盘控制集流盘移动,无需二次定位,可以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此外,整个装置所占据的空间较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图1中所示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0039]图3图1中所示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中的转塔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4图1中所示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中的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5图4中所示的取料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2]图6图4中所示的取料机构中的下压构件中的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0043]附图标记: [0044]10、转塔组件;100、转塔;110、转动机构;120、上转盘;121、上凸台;130、下转盘;131、内凸台;132、外凸台;200、取料机构;210、基座;220、下压构件;221、压头;2211、压头本体;2212、焊接孔;222、上凸轮;223、安装座;224、弹性件;230、夹持构件;231、第一夹持件;232、第二夹持件;233、连接座;234、支撑杆;235、第一滚轮;236、第一导杆;237、第二导杆;238、弹性紧固件;240、顶升构件;241、顶升杆;242、第二滚轮;251、支撑板;252、护角;26、上料组件;261、输料链板;262、第一传输板;263、输料转盘;264、输料凹槽;27、下料组件;271、出料链板;272、第二传输板;273、出料转盘;274、出料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6]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该装置能够设置在转塔式的电池生产设备上接收集流盘并拾取集流盘。该装置包括上料组件、转塔组件和下料组件,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均连接至转塔组件。其中,上料组件用于将设有集流盘的托杯输送至转塔组件,转塔组件用于拾取集流盘,下料组件用于接收空置的托杯。以下结合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描述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 [0047]具体而言,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组件26、转塔组件10和下料组件27。 [0048]其中,如图2图3所示,转塔组件包括转塔100和取料机构200,转塔100包括转动机构110和上转盘120,上转盘120设置于转动机构110,上转盘120设置有沿转动机构110的周向延伸的上凸台121。取料机构200包括基座210和下压构件220,基座210与转动机构110连接,下压构件220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基座210,下压构件220抵接于上凸台121。 [0049]进一步地,在转动机构110转动的情形下,上凸台121驱动下压构件220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下压构件220拾取集流盘。 [0050]示例性地,转塔100可以呈竖直布置,上转盘120连接至转动机构110的上端,转动机构110的下端可以同轴连接有齿轮驱动盘,齿轮驱动盘连接有旋转驱动机构,转动机构110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旋转轴,旋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转动机构110绕该旋转轴进行转动。 [0051]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机构110能够相对于上转盘120转动,即,在转动机构110转动的过程中,上转盘120能够保持不动。 [0052]取料机构200中的基座210和下压构件220相互连接,并且基座210连接至转动机构110,与此同时,下压构件220能够相对于基座210沿竖直方向移动,并且下压构件220抵接于上凸台121。 [0053]由此,在转动机构110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基座210和下压构件220能够跟随转动机构110同步转动,同时下压构件220还能够在上凸台121的导向作用下进行升降运动,以使得下压构件220能够拾取集流盘。 [0054]示例性地,下压构件220可以采取磁力吸附或者负压吸附的方式拾取集流盘,当然也可以借助电机或者气缸等采取抓取、卡接等方式拾取集流盘。 [0055]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设有集流盘的托杯能够经由上料组件26输送至转塔组件10,转塔组件10中的取料机构200能够承载托杯,随着转动机构110的持续转动,下压构件220在上凸台121的导向作用下向下移动,直到下压构件220能够抵接并拾取集流盘,之后,下压构件220以及集流盘在上凸台121的导向作用下向上移动,空置的托杯则继续朝向下料组件27移动。 [0056]由此,借助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可以实现集流盘稳定快速的上料,方便对集流盘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005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所示,下压构件220包括压头221、上凸轮222和安装座223。 [0058]其中,安装座223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基座210,压头221和上凸轮222均连接至安装座223,上凸轮222抵接于上凸台121,压头221用于拾取集流盘。 [005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压头221包括压头本体2211,压头本体2211具有用于贴附集流盘的贴附面,以及朝向贴附面贯穿的焊接孔2212,贴附面设置有负压吸附口,压头本体2211的内部设置有负压通道和气体传输通道,负压通道与负压吸附口连通,并能够连接负压装置,气体传输通道连通至焊接孔2212,并能够连接保护气体输送装置。 [0060]在生产电池的过程中,当压头本体2211的贴附面抵接至集流盘之后,负压装置能够对负压通道进行抽真空处理,从而使得负压吸附口出现负压,最终得以将集流盘吸附固定至贴附面。 [0061]此外,借助该压头221还可以方便将集流盘焊接至电池的顶部。示例性地,当压头本体2211控制集流盘移动并抵接至电池的顶部之后,焊接装置可以经由焊接孔对集流盘实现焊接处理。其中,保护气体输送装置能够对气体传输通道输送保护气体,从而使得保护气体能够经由气体传输通道和焊接孔到达焊接点位,以对焊接点位进行保护,确保对集流盘的焊接质量。 [0062]借助本实施方式中的压头221,不仅能够实现对集流盘的拾取,同时也可以实现对集流盘的焊接。 [0063]为了实现下压构件220的升降运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凸台121可以设置有能够引导下压构件220移动的引导槽,上凸台121能够抵接至该引导槽,其中,引导槽包括第一上引导段、第二上引导段和第三上引导段,第一上引导段、第二上引导段和第三上引导段依次连接。 [0064]在转动机构11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上引导段能够引导下压构件220向下运动,从而使得下压构件220能够从远离集流盘的位置移动至能够抵接集流盘的位置。第二上引导段能够使得下压构件220持续抵接至集流盘,以便于下压构件220拾取集流盘。第三上引导段能够引导下压构件220和集流盘向上运动,从而使得集流盘远离托杯,并方便集流盘移动至下一道工位。 [0065]由此,在实际生产电池的过程中,随着转动机构110的转动,上凸轮222能够沿着上凸台121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使得安装座223能够进行升降运动,从而让压头221能够靠近并拾取集流盘。 [0066]此外,为了保证压头221能够准确地拾取托杯上的集流盘,托杯的顶部可以设置有装载定位孔和多个导向凸起,压头221设置有定位柱和导向凹槽,当压头221拾取集流盘时,压头221的定位柱能够进入装载定位孔中,导向凹槽能够与导向凸起相互适配。由此,使得压头能够与集流盘同心对准。 [0067]在电池生产的过程中,托杯作为集流盘的承载工具能够对其进行运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集流盘被压头221拾取之前,可以先对托杯进行固定,以保证集流盘与压头之间的拾取精度。 [0068]具体而言,如图3图4所示,转塔100包括下转盘130,下转盘130设置于转动机构110,下转盘130设置有沿转动机构110的周向延伸的内凸台131。取料机构200包括夹持构件230,夹持构件230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基座。 [0069]其中,在转动机构110转动的情形下,内凸台131用于驱动夹持构件230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夹持构件230夹持托杯。 [0070]示例性地,下转盘130位于上转盘120的下方,下转盘130可以连接至转动机构110的下端,转动机构110能够相对于下转盘130转动,即,在转动机构110转动的过程中,下转盘130能够保持不动。 [0071]在转动机构110转动的过程中,内凸台131能够引导夹持构件230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夹持构件230夹持托杯。 [0072]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构件230可以包括夹持部、支撑杆234和第一滚轮235。夹持部和第一滚轮235均连接至支撑杆234,第一滚轮235抵接于内凸台131。 [0073]其中,在转动机构110转动的情形下,内凸台131用于驱动支撑杆234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夹持部夹持托杯。 [0074]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4图5所示,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件231、第二夹持件232、连接座233。连接座233固定连接至基座210,连接座233还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轨,第一夹持件231和第二夹持件232均滑动连接至该滑轨。 [0075]为了便于夹持托杯,第一夹持件231和第二夹持件232可以分别设置在下压构件220的中心轴线的两侧。 [0076]同时,第一滚轮235设置在支撑杆234的底端,第一滚轮235能够抵接至内凸台131,支撑杆234的顶端连接有第一导杆236和第二导杆237,其中,第一导杆236和第二导杆237分别位于下压构件的中心轴线的两侧,第一导杆236对应于第一夹持件231,第一导杆236的两端分别铰接至支撑杆234和第一夹持件231,第二导杆237对应于第二夹持件232,第二导杆237的两端分别铰接至支撑杆234和第二夹持件232。 [0077]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杆234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驱动第一夹持件231和第二夹持件232分别在连接座233的滑轨上移动。 [0078]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当支撑杆234向上移动时,能够驱动第一导杆236和第二导杆237之间的夹角变大,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231和第二夹持件232相互远离。当支撑杆234向下移动时,能够驱动第一导杆236和第二导杆237之间的夹角变小,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231和第二夹持件232相互靠近,进而可以夹持托杯。 [0079]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一夹持件231和第二夹持件232能够对托杯施加足够的夹紧力,夹持组件还包括:弹性紧固件238,弹性紧固件238能够分别对第一夹持件231和第二夹持件232施加使得其之间能够相互靠近的作用力。例如,弹性紧固件238可以为弹簧。 [0080]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件231和第二导杆237之间可以设置弹性紧固件238,以使得驱动第一夹持件231靠近第二夹持件232。第二夹持件232和基座210之间也可以设置弹性紧固件,以驱动第二夹持件232靠近第一夹持件231。 [0081]为了实现支撑杆234的升降运动,内凸台131可以设置有能够引导第一滚轮235移动的内引导面,第一滚轮235能够抵接至该内引导面。例如,内引导面包括第一内引导段、第二内引导段和第三内引导段,第一内引导段、第二内引导段和第三内引导段依次连接。 [0082]在转动机构11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内引导段能够引导第一滚轮235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支撑杆234向下移动,让第一夹持件231和第二夹持件232能够相互靠近而夹持托杯。第二内引导段能够使得第一夹持件231和第二夹持件232持续夹持托杯,方便下压构件220拾取集流盘。第三内引导段能够引导第一滚轮235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支撑杆234向上移动,让第一夹持件231和第二夹持件232能够相互远离而放开托杯,以方便托杯移动至下料组件。 [0083]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取料机构200还包括:支撑板251和护角252。 [0084]支撑板251连接至基座210上,护角252设置在支撑板251上,护角252与托杯的形状适配,护角252用于对托杯的位置进行限位和固定。 [0085]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上料组件26将设有集流盘的托杯输送至转塔组件10之后,托杯能够被放置在支撑板251上,同时托杯的内侧能够抵接至护角252。由于护角252与托杯的形状适配,此时,护角252能够对托杯的位置进行限位和固定。 [0086]可选地,托杯的底部可以设置有金属铁圈,护角252内设置有磁性件。由此托杯能够借助磁性吸附力抵接至护角252,从而实现同心定位。 [0087]示例性地,护角252能够对托杯进行限位,并且可以使得托杯能够与下压构件220同轴。 [0088]进一步地,下转盘130还设置有沿转动机构110的周向延伸的外凸台132。取料机构200还包括顶升构件240,顶升构件240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基座210。 [0089]其中,在转动机构110转动的情形下,外凸台132用于驱动顶升构件240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顶升构件240托举托杯。可以理解,在转动机构110转动的过程中,外凸台132能够引导顶升构件240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顶升构件240托举托杯。 [0090]示例性地,顶升构件240包括承载部、顶升杆241和第二滚轮242,承载部连接至顶升杆241的顶部,第二滚轮242抵接于外凸台132。 [0091]其中,在转动机构110转动的情形下,外凸台132用于驱动顶升杆241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承载部托举托杯。 [0092]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托杯能够放置在支撑板251上,为了方便托举托杯,支撑板251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通孔,承载部置于该通孔中。 [0093]可选地,承载部的顶部不超出支撑板251的顶表面。 [0094]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当托杯放置到支撑板251上对应于承载部的位置之后,随着转动机构110的转动,第二滚轮242在外凸台132的导向作用下,使得顶升杆241以及承载部进行升降运动,使得集流盘能够向上移动靠近压头221,从而方便压头221拾取集流盘。 [0095]为了实现顶升杆241的升降运动,外凸台132可以设置有能够引导第二滚轮242移动的外引导面,第二滚轮242能够抵接至该外引导面。例如,外引导面包括第一外引导段、第二外引导段和第三外引导段,第一外引导段、第二外引导段和第三外引导段依次连接。 [0096]在转动机构11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外引导段能够引导第二滚轮242向上运动,从而使得顶升杆241向上移动,承载部能够向上举起托杯。第二外引导段能够使得承载部持续举起托杯,方便下压构件220的压头221吸附集流盘。第三外引导段能够引导第二滚轮242向下运动,从而使得顶升杆241向下移动,让托杯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远离集流盘。 [009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取料机构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取料机构200沿转动机构110的转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由此,在电池生产的过程中,取料机构200能够持续不断地拾取集流盘。 [0098]进一步地,为了实现集流盘的上料,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料组件26包括输料链板261、第一传输板262和输料转盘263。 [0099]其中,第一传输板26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输料链板261和转塔组件,输料转盘263靠近第一传输板262设置,输料转盘263的外圈设置有间隔布置的输料凹槽264。在输料转盘263转动的过程中,来自于输料链板261的托杯能够进入输料凹槽264中,并沿着第一传输板262移动至转塔组件。 [0100]示例性地,第一传输板262可以构造为圆弧板,输料转盘263设置在第一传输板262的弧形内侧。 [0101]可选地,第一传输板26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输料链板261的输送方向以及转动机构110的转动方向相切,从而使得设有集流盘的托杯能够更加顺滑地从输料链板261移动至取料机构200。 [0102]由此,保证托杯的输送顺畅快速,不会出现停顿和卡滞,使得供料具有足够的连续性。同时,托杯进出输料凹槽264时为镜像啮合旋转,配合外侧的第一传输板262,保证托杯可以快速进出,不会因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造成托杯运转交互时出现逃逸和卡顿。 [0103]在实际使用中,设有集流盘的托杯能够放置在输料链板261上,输料链板261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持续不断地将托杯输送至第一传输板262的一端,与此同时,输料转盘263持续转动,托杯进入输料转盘263外圈的输料凹槽264中,托杯随即沿着第一传输板262的弧形内侧面移动,并最终从第一传输板262的另一端移动至转塔组件上,由此实现集流盘的上料。 [0104]此外,为了避免输料链板261将空置的托杯输送至转塔组件10,在输料链板261上设置有集流盘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托杯上是否放置有集流盘。相应地,输料链板261的侧部可以连接有支路链板,该支路链板能够在检测装置检测到空置的托杯时,将托杯从熟料链板上排出,减少后续工位的虚做,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效率。 [0105]基于同样的原理,为了实现空置托杯的下料,如图2所示,下料组件包括出料链板271、第二传输板272和出料转盘273。 [0106]其中,第二传输板27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转塔组件和出料链板271,出料转盘273靠近第二传输板272设置,出料转盘273的外圈设置有间隔布置的出料凹槽274。在出料转盘273转动的过程中,来自于转塔组件的空置的托杯能够进入出料凹槽中,并沿着第二传输板272移动至出料链板。 [0107]类似地,第二传输板272也可以构造为圆弧板,出料转盘273设置在第二传输板272的弧形内侧。 [0108]相应地,第二传输板27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转动机构110的转动方向以及出料链板271的输送方向相切,从而使得空置的托杯能够更加顺滑地从转动机构110移动至出料链板271。 [0109]由此,保证空置托杯的输送顺畅快速,不会出现停顿和卡滞,使得出料具有足够的连续性。同时,托杯进出出料凹槽274时为镜像啮合旋转,配合外侧的第二传输板272,保证托杯可以快速进出,不会因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造成托杯运转交互时出现逃逸和卡顿。 [0110]在实际使用中,随着转动机构110的转动,空置的托杯能够被输送至第二传输板272的一端,与此同时,出料转盘273持续转动,托杯进入出料转盘273外圈的出料凹槽274中,托杯随即沿着第二传输板272的弧形内侧面移动,并最终从第二传输板272的另一端移动至出料链板271上,由此实现空置托杯的下料。 [0111]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112]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可以设置在转塔式的电池生产线上,该装置包括上料组件、转塔组件和下料组件,其中,转塔组件包括转塔和取料机构,转塔包括转动机构和上转盘,取料机构包括基座和下压构件,当上料组件将设有集流盘的托杯输送至转塔组件之后,转动机构能够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下压机构进行升降运动,以拾取集流盘,而且,随着转动机构的转动,被拾取的集流盘能够快速地进入下一道工位。 [0113]由此可见,借助本发明中的转塔式集流盘上料装置,能够在转塔式的电池生产线上快速拾取集流盘,可以实现高效快速地上料,能够适应生产线的加工速度,而且,吸盘拾取集流盘时便能够对其进行定位,在后续的压紧焊接步骤中也只需要借助吸盘控制集流盘移动,无需二次定位,可以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此外,整个装置所占据的空间较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0114]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011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现在,一起体验智慧芽的产品和服务
自动注册,无需人工审核,即可立即开始查询专利
立即注册
澳门正版图库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