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7760B 有效 一种穿戴式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风景往往引人入胜,因此会有一些人喜欢寻找这些地方进行旅游,但是这些地方往往信号较差或者完全没有信号,如果游玩的人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救援,比如突然生病、基本生活用品急缺、迷失方向或者从高处掉落,此时游玩的人难以在短时间内走出无信号区域进行求救,耽误救援的最佳时机。 [0003]在申请号为CN201721164530.5,专利名称为一种可穿戴无人机机壳的专利中,包括无人机机壳本体,无人机机壳本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限制块,限制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制块以无人机机壳本体正面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个限制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远离限制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背面固定安装在无人机机壳本体的正面,在这个专利中虽然方便了无人机的穿戴,但是仍然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穿戴式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在信号较差或者完全没有信号的区域游玩时,如果游玩的人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救援,难以在短时间内走出无信号区域进行求救,耽误救援的最佳时机的问题。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戴式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及设于所述无人机本体内的求救信号发射装置,所述穿戴式无人机还包括: [0006]外壳,其两侧设有束带,外壳的上表面设有与无人机本体相匹配的机槽; [0007]多个延伸板、设于所述延伸板内的第一电机及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螺旋桨,所述延伸板位于无人机本体的外侧,所述螺旋桨位于延伸板上表面的上方; [0008]所述外壳的外侧表面设有与延伸板相对应的壳槽,所述壳槽包括第一开口槽及侧面槽,所述第一开口槽和侧面槽均贯穿机槽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开口槽贯穿外壳的上表面,所述侧面槽与第一开口槽连通; [0009]设于无人机本体内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延伸板的一端连接,用于在无人机本体位于机槽内时,驱动延伸板向侧面槽内运动或使得延伸板向侧面槽外运动; [0010]固定部,在所述延伸板至运动侧面槽外部,且延伸板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开口槽内时,所述固定部用于将延伸板的位置固定。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形状为正四棱柱,且外壳在高度方向上的棱边均倒圆角,所述外壳的侧面均设有壳槽,且第一开口槽位于对应的倒圆角的棱边处。 [0012]由于延伸板与壳槽一一对应,这样就会有四个延伸板和在延伸板上的螺旋桨,保证无人机本体在起飞后,能够稳定飞行。 [00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 [0014]侧面与所述延伸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上表面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齿轮及轮轴,所述无人机本体内设有内腔,所述轮轴穿过所述齿轮的上下端面,所述齿轮的中轴线与轮轴的中轴线重合,且所述齿轮与轮轴固定连接,所述轮轴的端部与内腔的侧壁转动连接; [0015]与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的转轴及设有所述转轴侧表面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朝向齿轮的侧面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 [0016]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组件。 [001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18]第二电机,所述机槽的底面设有电机槽,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槽内,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一部分位于电机槽内; [0019]侧块,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侧表面至少设有一个所述侧块; [0020]所述转轴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侧壁设有贯穿转轴下端面的侧壁槽,在所述无人机本体放置于机槽过程中,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进入贯穿孔,所述侧块进入侧壁槽内,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中轴线与转轴的中轴线重合。 [0021]进一步的,所述侧壁槽的长度大于侧块的长度。 [0022]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中轴线与无人机本体的中轴线重合,且在无人机本体位于机槽内时,倒圆角的圆心位于对应的齿轮的中轴线上。 [002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 [0024]设于连接板侧表面的延伸块、与所述延伸块相对应的顶块,所述顶块设于无人机本体的外侧面; [0025]设于顶块内的限位组件,所述顶块的一侧设有通孔,在所述延伸板转动至延伸块进入到所述通孔内时,所述限位组件将延伸块的位置固定; [0026]设于内腔内的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用于解除限位组件对延伸块的固定作用。 [002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0028]设于顶块内的内孔,所述内孔与通孔连通,所述内孔朝向通孔的侧壁设有侧孔,所述侧孔正对于通孔; [0029]端块、限位杆及位于所述端块和限位杆之间的第一弹簧,所述端块和限位杆分别与内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端块朝向限位杆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杆朝向端块的侧面固定连接; [0030]与侧孔滑动连接的抵持块、位于侧孔内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于侧孔朝向通孔的侧壁,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抵持块背向通孔的侧壁; [0031]设于顶块内的内连孔,所述内连孔包括上连孔、下连孔以及连接所述上连孔和下连孔的过渡孔,所述上连孔与内孔连通,所述下连孔贯穿顶块的下端面; [0032]设于过渡孔内的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 [0033]安装于轮轴的收卷轮,所述轮轴穿过所述收卷轮的上下端面,轮轴的中轴线与收卷轮的中轴线重合,且收卷轮与轮轴固定固定连接; [0034]拉绳,所述拉绳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收卷轮的收卷槽的内侧壁,拉绳的另一端固定于端块的一侧; [0035]所述延伸块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限位孔,在延伸块进入到通孔内后,延伸块使得抵持块完全进入到侧孔内,且所述限位杆插入限位孔内。 [0036]进一步的,所述解锁组件包括: [0037]与顶块相对应的顶板,所述顶板位于内腔内,所述顶板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驱动孔; [0038]贯穿所述驱动孔的驱动杆及设于所述驱动杆侧表面的凸板,所述驱动杆与驱动孔滑动连接,所述凸板为圆弧形,且凸板朝向顶块; [0039]固定于顶板侧面的侧板,所述侧板与设于内腔侧壁的滑槽滑动连接; [0040]穿过驱动杆两端的螺杆,所述螺杆与驱动杆螺纹连接,螺杆的底端与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螺杆的顶端穿过无人机本体的上表面; [0041]第三弹簧及设于顶板侧面的固定块,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块朝向顶块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顶块朝向固定块的端面固定连接; [0042]所述内孔贯穿顶块朝向固定块端面,所述顶板的一端延伸至内孔内,所述抵持块朝向通孔的端面设有第三开口槽,所述延伸块的顶端设有与限位块连通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三开口槽的宽度相等,且第二开口槽的宽度大于顶板的厚度,所述限位孔的宽度大于第二开口槽的宽度; [0043]在所述限位杆插入限位孔后,通过转动螺杆,使得凸板带动顶板穿过第三开口槽,并通过顶板驱动限位杆脱离限位孔。 [004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穿戴式无人机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的穿戴式无人机;在所述无人机本体与机槽相结合时,所述延伸板和螺旋桨均位于侧面槽内,所述穿戴式无人机通过束带固定在使用者身上;当使用者需要外部人员救援时,所述驱动部驱动延伸板向侧面槽外运动,当所述延伸板完全脱离侧面槽,且延伸板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开口槽内时,通过固定部将延伸板的位置固定,然后第一电机启动,带动螺旋桨转动,从而使得无人机本体脱离机槽,并向使用者所处区域的外部运动,在无人机本体飞离过程中,所述求救信号发射装置发射求救信号。 [004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穿戴式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在信号较差或完全没有信号的区域游玩时,使用者可将可穿戴式无人机通过束带固定在合适的位置,比如说将可穿戴式无人机固定在手腕处,这样使用比较方便,此时,无人机本体与机槽相结合,延伸板和螺旋桨均位于侧面槽内,当使用者需要外部人员救援时,比如说遇到突然生病、基本生活用品急缺、迷失方向或者从高处掉落的情况时,游玩的人难以在短时间内走出无信号区域进行求救,此时驱动部驱动延伸板向侧面槽外运动,当延伸板完全脱离侧面槽,且延伸板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开口槽内时,通过固定部将延伸板的位置固定,然后第一电机启动,带动螺旋桨转动,从而使得无人机本体脱离机槽,并向使用者所处区域的外部运动,在无人机本体飞离过程中,求救信号发射装置不断发射求救信号,在救援人员接收到求救信号后,即可展开救援,通过本发明,在信号较差或者完全没有信号的区域游玩时,如果游玩的人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救援,可通过无人机本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进行求救,使得游玩的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尽可能在最佳救援时间内得到救援。 附图说明 [00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壳的俯视图; [004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剖视图一[004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剖视图二[005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轴处的俯视图; [005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开口槽处的局部放大图一[005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开口槽处的局部放大图二[0053]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顶块处放大图; [0054]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延伸块的侧视图; [0055]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抵持块的侧视图; [0056]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顶板处的局部侧剖视图。 [0057]图中标记为: [0058]1、外壳;2、机槽;3、第一开口槽;4、第二电机;5、侧块;6、无人机本体;7、内腔;8、齿轮;9、连接板;10、延伸板;11、侧面槽;12、螺旋桨;13、弧形板;14、转轴;15、贯穿孔;16、侧壁槽;17、延伸块;18、限位孔;19、第二开口槽;20、顶块;21、收卷轮;22、拉绳;23、通孔;24、内孔;25、限位杆;26、第一弹簧;27、端块;28、内连孔;29、抵持块;30、第一导向轮;31、第二导向轮;32、侧孔;33、第二弹簧;34、顶板;35、固定块;36、第三弹簧;37、驱动孔;38、驱动杆;39、螺杆;40、凸板;41、侧板;42、第三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60]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61]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穿戴式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无人机本体6及设于所述无人机本体6内的求救信号发射装置,所述穿戴式无人机还包括: [0062]外壳1,其两侧设有束带,外壳1的上表面设有与无人机本体6相匹配的机槽2; [0063]多个延伸板10、设于所述延伸板10内的第一电机及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螺旋桨12,所述延伸板10位于无人机本体6的外侧,所述螺旋桨12位于延伸板10上表面的上方; [0064]所述外壳1的外侧表面设有与延伸板10相对应的壳槽,所述壳槽包括第一开口槽3及侧面槽11,所述第一开口槽3和侧面槽11均贯穿机槽2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开口槽3贯穿外壳1的上表面,所述侧面槽11与第一开口槽3连通; [0065]设于无人机本体6内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延伸板10的一端连接,用于在无人机本体6位于机槽2内时,驱动延伸板10向侧面槽11内运动或使得延伸板10向侧面槽11外运动; [0066]固定部,在所述延伸板10至运动侧面槽11外部,且延伸板1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开口槽3内时,所述固定部用于将延伸板10的位置固定。 [0067]在本实施例中,在信号较差或完全没有信号的区域游玩时,使用者可将可穿戴式无人机通过束带固定在合适的位置,比如说将可穿戴式无人机固定在手腕处,这样使用比较方便,此时,无人机本体6与机槽2相结合,延伸板10和螺旋桨12均位于侧面槽11内,当使用者需要外部人员救援时,比如说遇到突然生病、基本生活用品急缺、迷失方向或者从高处掉落的情况时,游玩的人难以在短时间内走出无信号区域进行求救,此时驱动部驱动延伸板10向侧面槽11外运动,当延伸板10完全脱离侧面槽11,且延伸板1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开口槽3内时,通过固定部将延伸板10的位置固定,然后第一电机启动,带动螺旋桨12转动,从而使得无人机本体6脱离机槽2,并向使用者所处区域的外部运动,在无人机本体6飞离过程中,求救信号发射装置不断发射求救信号,在救援人员接收到求救信号后,即可展开救援,通过本发明,在信号较差或者完全没有信号的区域游玩时,如果游玩的人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救援,可通过无人机本体6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进行求救,使得游玩的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尽可能在最佳救援时间内得到救援。 [006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外壳1的形状为正四棱柱,且外壳1在高度方向上的棱边均倒圆角,所述外壳1的侧面均设有壳槽,且第一开口槽3位于对应的倒圆角的棱边处。 [0069]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延伸板10与壳槽一一对应,这样就会有四个延伸板10和在延伸板10上的螺旋桨12,保证无人机本体6在起飞后,能够稳定飞行。 [007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所述驱动部包括: [0071]侧面与所述延伸板10的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板9、上表面与所述连接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齿轮8及轮轴,所述无人机本体6内设有内腔7,所述轮轴穿过所述齿轮8的上下端面,所述齿轮8的中轴线与轮轴的中轴线重合,且所述齿轮8与轮轴固定连接,所述轮轴的端部与内腔7的侧壁转动连接; [0072]与内腔7的底部转动连接的转轴14及设有所述转轴14侧表面的弧形板13,所述弧形板13朝向齿轮8的侧面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8啮合; [0073]用于驱动转轴14转动的驱动组件。 [007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轴14转动,从而通过弧形板13带动齿轮8转动,这样即可带动延伸板10转动,进而实现延伸板10向侧面槽11内运动或使得延伸板10向侧面槽11外运动。 [007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76]第二电机4,所述机槽2的底面设有电机槽,所述第二电机4安装于所述电机槽内,所述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的一部分位于电机槽内; [0077]侧块5,所述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的侧表面至少设有一个所述侧块5; [0078]所述转轴14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贯穿孔15,所述贯穿孔15的侧壁设有贯穿转轴14下端面的侧壁槽16,在所述无人机本体6放置于机槽2过程中,所述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进入贯穿孔15,所述侧块5进入侧壁槽16内,且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的中轴线与转轴14的中轴线重合。 [0079]在本实施例中,当无人机本体6位于机槽2内时,侧块5位于侧壁槽16内,这样在第二电机4启动后,即可带动转轴14转动;在无人机本体6放置于机槽2过程中,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将会穿过贯穿孔15,在这个过程中,侧块5也会进入侧壁槽16内,这样,当第二电机4启动后,即可使得延伸板10收缩到侧面槽11内,也不会影响下次使用。 [0080]另外,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侧壁槽16的长度大于侧块5的长度,这样即使在无人机本体6飞离机槽2,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由于外部振动转动一定的角度后,无人机本体6在放置于机槽2的过程中,依然能够正常进入到侧壁槽16内。 [008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所述转轴14的中轴线与无人机本体6的中轴线重合,且在无人机本体6位于机槽2内时,倒圆角的圆心位于对应的齿轮8的中轴线上,这样可以使得整个穿戴式无人机的重心位于无人机本体6的中轴线上,使得无人机飞行更加稳定。 [008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图6图7所示,所述固定部包括: [0083]设于连接板9侧表面的延伸块17、与所述延伸块17相对应的顶块20,所述顶块20设于无人机本体6的外侧面; [0084]设于顶块20内的限位组件,所述顶块20的一侧设有通孔23,在所述延伸板10转动至延伸块17进入到所述通孔23内时,所述限位组件将延伸块17的位置固定; [0085]设于内腔7内的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用于解除限位组件对延伸块17的固定作用。 [0086]在本实施例中,当延伸块17进入到通孔23内后,即可通过限位组件将延伸块17固定在通孔23内,此时延伸板10相对于无人机本体6的位置也将不会发生改变,当无人机本体6飞离机槽2后,侧块5将会脱离侧壁槽16,即可通过限位组件保证无人机飞行时的稳定,当无人机本体6与机槽2结合后,解锁组件解除限位组件对延伸块17的固定作用,此时即可通过第二电机4,使得延伸板10进入到侧面槽11内。 [008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图6图7所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0088]设于顶块20内的内孔24,所述内孔24与通孔23连通,所述内孔24朝向通孔23的侧壁设有侧孔32,所述侧孔32正对于通孔23; [0089]端块27、限位杆25及位于所述端块27和限位杆25之间的第一弹簧26,所述端块27和限位杆25分别与内孔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6的一端与端块27朝向限位杆25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26的另一端与限位杆25朝向端块27的侧面固定连接; [0090]与侧孔32滑动连接的抵持块29、位于侧孔32内的第二弹簧33,所述第二弹簧33的一端固定于侧孔32朝向通孔23的侧壁,第二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于抵持块29背向通孔23的侧壁; [0091]设于顶块20内的内连孔28,所述内连孔28包括上连孔、下连孔以及连接所述上连孔和下连孔的过渡孔,所述上连孔与内孔24连通,所述下连孔贯穿顶块20的下端面; [0092]设于过渡孔内的第一导向轮30和第二导向轮31; [0093]安装于轮轴的收卷轮21,所述轮轴穿过所述收卷轮21的上下端面,轮轴的中轴线与收卷轮21的中轴线重合,且收卷轮21与轮轴固定固定连接; [0094]拉绳22,所述拉绳22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30和第二导向轮31,拉绳22的一端固定于收卷轮21的收卷槽的内侧壁,拉绳22的另一端固定于端块27的一侧; [0095]所述延伸块17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限位孔18,在延伸块17进入到通孔23内后,延伸块17使得抵持块29完全进入到侧孔32内,且所述限位杆25插入限位孔18内。 [0096]在本实施例中,在延伸板10位于侧面槽11内时,抵持块29的一部分在第二弹簧33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在内孔24内,且正对于通孔23,此时,限位杆25和端块27位于抵持块29的上方,当齿轮8转动时,一方面带动延伸块17向通孔23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带动拉绳22向收卷轮21收缩,在拉绳22收缩过程中,限位杆25在抵持块29的限位作用下,将无法向内孔24的下方运动,从而通过端块27对第一弹簧26进行压缩,当延伸块17进入到通孔23后,将会使得抵持块29完全进入到侧孔32内,这时,正好限位块位于限位杆25的正下方,从而在第一弹簧26的弹力作用下,使得限位杆25插入限位孔18中,这样通过限位杆25即可将延伸板10的位置固定,当解锁组件使得限位杆25脱离限位孔18,并运动到通孔23上方后,即使得延伸块17脱离通孔23。 [009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所述解锁组件包括: [0098]与顶块20相对应的顶板34,所述顶板34位于内腔7内,所述顶板34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驱动孔37; [0099]贯穿所述驱动孔37的驱动杆38及设于所述驱动杆38侧表面的凸板40,所述驱动杆38与驱动孔37滑动连接,所述凸板40为圆弧形,且凸板40朝向顶块20; [0100]固定于顶板34侧面的侧板41,所述侧板41与设于内腔7侧壁的滑槽滑动连接; [0101]穿过驱动杆38两端的螺杆39,所述螺杆39与驱动杆38螺纹连接,螺杆39的底端与内腔7的底部转动连接,螺杆39的顶端穿过无人机本体6的上表面; [0102]第三弹簧36及设于顶板34侧面的固定块35,所述第三弹簧36的一端与固定块35朝向顶块20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三弹簧36的另一端与顶块20朝向固定块35的端面固定连接; [0103]所述内孔24贯穿顶块20朝向固定块35端面,所述顶板34的一端延伸至内孔24内,所述抵持块29朝向通孔23的端面设有第三开口槽42,所述延伸块17的顶端设有与限位块连通的第二开口槽19,所述第二开口槽19的宽度与所述第三开口槽42的宽度相等,且第二开口槽19的宽度大于顶板34的厚度,所述限位孔18的宽度大于第二开口槽19的宽度; [0104]在所述限位杆25插入限位孔18后,通过转动螺杆39,使得凸板40带动顶板34穿过第三开口槽42,并通过顶板34驱动限位杆25脱离限位孔18。 [0105]在本实施例中,在延伸板10位于侧面槽11内时,保持凸板40位于脱离驱动孔37的位置,当限位杆25插入限位孔18中,延伸板10的位置被固定,当需要使得限位杆25脱离限位孔18时,首先使用者转动螺杆39,使得凸板40进入到驱动孔37内,这样顶板34将会穿过限位孔18,并在抵住限位杆25后,驱动限位杆25克服第一弹簧26的弹力向上运动,最终使得限位杆25脱离限位孔18,完成后,第二电机4启动,使得延伸板10向侧面槽11内的方向运动,此时,延伸块17由于第二开口槽19的存在,将会脱离通孔23,同时收卷轮21释放拉绳22,使得端块27在第一弹簧26的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抵持块29在第二弹簧33的作用下逐渐进入到内孔24内,这时,顶板34穿过第三开口槽42,当延伸板10全部进入到侧面槽11内后,再通过转动螺杆39,使得凸板40脱离驱动孔37。 [0106]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发明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0107]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在,一起体验智慧芽的产品和服务
自动注册,无需人工审核,即可立即开始查询专利
立即注册
澳门正版图库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