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在资本市场驰骋十年后,龙津药业面临退市危机。2月18日,龙津药业发布公告,表示其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因为公司即将触及《股票上市规则》第9.3.12条所列的退市条件。龙津药业的核心收入来源于中药注射液,其中注射用灯盏花素曾占据公司90%以上的营收份额。然而,随着中药注射液的集中采购及用药限制等政策影响,公司业绩持续低迷,已连续五年亏损。从2019年至2023年,龙津药业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约3988.6万元、252.6万元、1030.4万元、5734.4万元及8110.5万元。
展望2024年,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根据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全年营收在5086万至7460万元之间,而利润总额亏损可能在3325万到4949万元之间。尽管年报将于4月25日公布,如果最终业绩与预期一致,龙津药业恐难逃退市命运,或成为2025年第二家退市的医药企业。实际上,2025年首家退市企业大理药业,同样专注于中药注射液业务。这一现象反映了整个中药注射液行业所面临的系统性危机。
回顾龙津药业的过去,该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持有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注射用灯盏花素,该产品用于治疗中风、冠心病及心绞痛等疾病。然而,成也注射液,败也注射液。自2017年医保目录调整后,注射用灯盏花素的医保支付范围被限制在二级以上大型医院,相应的适用范围也缩小到特定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在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该产品的销量从2017年的2858万瓶锐减至2021年的1278万瓶。
不仅如此,龙津药业还面临着集中采购的冲击。在2021年12月湖北牵头的19省际联盟集中采购中,龙津药业以极低价格中标,其注射用灯盏花素(10瓶/盒,25mg/瓶)价格从228元/盒降至75.31元/盒,降价幅度高达67%。根据采购文件,灯盏花素系列产品首年采购量仅约为370多万支/瓶,四家企业中标,这意味着龙津药业在市场上分得的蛋糕已十分有限。然而,对于龙津药业而言,此次集采不可或缺,因为2021年前三季度,逾半数的销售收入源自集采省份。公司虽曾对控制成本持乐观态度,认为原材料灯盏花素来自云南,运输上具备地理优势。但事实证明,降价并未实现在销量上的反弹,再加上医保局推行药价联动政策,未参加集采的省份也需降价,公司整体营收因此进一步承压。
龙津药业的遭遇并非孤例,反映了整个中药注射液行业的困境。曾经,中药注射液行业欣欣向荣,但随着医保控费及用药限制政策的出台,该行业进入了下行周期。根据药融云数据,中药注射剂院内市场从2016年的880.58亿元下降至2022年的406.14亿元,缩水逾半,许多相关上市企业因此遭遇业绩下滑。
首家退市的大理药业同样因核心产品销量骤降而被市场抛弃,最终因市值连续低于5亿元,自2月10日起停牌。尽管在2023年的医保目录调整中,部分中药注射剂“解限”且市场销售额超500亿元,部分产品实现了小幅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行业能重回辉煌状态。
由于国家级和省级联盟集采的常态化,中药注射剂价格不断下降。在2024年第三批中成药集采中,多个品种价格几乎跌至“地板”,比如山西太行药业的清开灵注射液从24元/支降至0.99元/支。在如此低价面前,即使是中药注射液这一曾是集采风暴避风港的传统领域也难以回春。
展望未来,中药注射液企业若不加大研发力度、寻找新出路,“退市”将可能成为更多企业的宿命。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