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澳门正版图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病毒样颗粒抗病毒疫苗的机制、设计与应用

新药情报编辑 | 2024-09-26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摘要:

病毒样颗粒(VLPs)是由病毒结构蛋白自组装形成的颗粒,内部不含有病毒的遗传物质,因此具有非感染性。因其固有的免疫原性,VLPs在疫苗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诱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基于VLPs的疫苗因具备自组装纳米结构、重复表面表位、易于遗传和化学修饰、多功能抗原呈递平台及高安全性等优势,成为抗病毒疫苗设计中的多功能候选物。本综述讨论了VLPs疫苗诱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机制,并概述了构建有效VLPs疫苗时,大小、形状、表面电荷、抗原呈递、遗传和化学修饰及表达系统的影响。最后,本文总结了抗病毒VLPs疫苗的最新应用及其临床试验结果。


1.      引言:

病毒样颗粒(VLPs)是由病毒衣壳蛋白自组装形成的多聚体颗粒,不含病毒遗传物质,结构类似于其天然病毒。大部分VLPs的直径在10200纳米之间,具有重复的病毒表面表位,自组装成二十面体或杆状结构。VLPs可分为非包膜和包膜两类,前者由无脂质包膜的病毒衣壳蛋白组成,后者则由脂质层包裹。现代科技已开发出100多种源自人、动物、植物及噬菌体病毒的VLPs,用于药物输送、医学成像、生物催化和疫苗开发。

由于VLPs与其亲本病毒保留了相似的免疫特性,同时因其不含病毒基因组而高度安全,成为疫苗开发的理想模板。VLPs能够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其免疫原性可展示外来抗原,调节免疫反应并引发高效免疫保护。包括乙型肝炎戊型肝炎、人乳头瘤病毒和流感病毒在内的多种VLPs疫苗已获得FDA批准,更多的VLPs疫苗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      机制:

包膜和非包膜VLPs仍然保留了进入抗原呈递细胞(APCs)的能力。通过吞噬、内吞等不同机制,VLPs能进入宿主细胞并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VLPs的高度重复表面结构作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与模式识别受体(PRRs)如Toll样受体相互作用,激发免疫反应。最终,APCs内的VLPs被处理成抗原肽,装载至MHC II分子上,激活CD4+ T细胞,诱导细胞因子释放和细胞免疫反应。此外,VLPs也能通过MHC I分子交叉呈递途径激活CD8+ T细胞,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


3.      VLPs疫苗设计考虑因素:

要开发高效而安全的VLPs疫苗,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如大小、形状、表面电荷和抗原呈递。VLPs大小在10-200纳米间,便利于进入淋巴系统并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带正电荷的VLPs更易被细胞内化,增强免疫反应;多聚体结构有利于展示外来抗原,从而增强免疫效应。同时,遗传和化学修饰方法可用来优化VLPs疫苗的功能,使用不同表达系统可提高疫苗生产效率和质量。


4.      抗病毒VLPs疫苗的应用和最近的临床试验:

VLPs在多种病毒疫苗开发中展现出广泛应用。基于VLPs的乙型肝炎疫苗自1986年获得FDA批准以来,已显著提高免疫保护效果。人乳头瘤病毒和流感病毒的VLPs疫苗也以其高效性和持久的免疫效果获得广泛关注。近年来,针对HIV-1、诺罗病毒和SARS-CoV-2VLPs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部分疫苗已进入III期试验。


5.       未来展望和结论:

基于VLPs的疫苗未来在抗病毒和其他疾病防控中具有广用前景。尽管需要克服生性、提高诱导CD8+ T胞反等技术难题,但通过优化表达系、表面修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基于VLPs的疫苗研无疑将迎来更大的突破。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

澳门正版图库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