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澳门正版图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自然〉重磅双刊:波动性高血脂加剧心脏风险!揭开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

新药情报编辑 | 2024-09-06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尽管我当时担心的并非心脏病,自认为自己年纪还轻,不会有大问题。通常情况下,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老年病,很多筛查、预防和干预措施主要针对的也是50岁以上的人群。

然而,剑桥大学团队今天发表在《自然》期刊的研究提醒我们,高血脂若出现的早,动脉粥样硬化同样会提前到来。更出人意料的是,相比持续高血脂,血脂的波动性更具危险性。研究发现,间歇性高血脂会改变主动脉巨噬细胞的表型,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与此同时,巴黎西岱大学团队的研究则揭示,间歇性高血脂会刺激炎症信号和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导致中性粒细胞浸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释放外陷阱,从而加剧斑块的生成。

这意味着,血脂波动比持续高血脂更危险!有些间断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人,心脏病风险反而更高,这两项研究可能为此提供了答案。

让我们先来看看剑桥大学团队的研究。总体来说,人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与终生暴露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暴露时间有关。有研究显示,LDL-C的波动与ASCVD的结果存在关联,但两者具体关系尚不明确。

剑桥研究者设计了一种新的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方案,通过高脂的西式饮食在不同时间段喂养小鼠,保持小鼠的胆固醇暴露总量一致,以探明这一关系。

研究中,将易感动脉粥样硬化的小鼠分为两组,间歇喂食西式饮食(iWD)和持续西式饮食(cWD),实验分别从6周龄开始。由于两组小鼠的胆固醇负荷保持一致,体重、心率、血压等指标也一致,因此研究者认为两组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应该相当。

然而实际检测结果让研究者大为惊讶,间歇高脂组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竟远大于持续高脂组!并且,凋亡碎片和坏死核心也更多。进一步发现,在22周开始间歇高脂饮食的小鼠斑块较小于6周开始的小鼠。结果表明,高脂血早期出现比晚期更危险,间歇性高脂比持续高脂更具危害性。

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巨噬细胞。在高脂饮食开始三周后,小鼠的斑块大小虽无显著差异,但RNA测序结果显示,两组小鼠巨噬细胞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别,有746个差异基因。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噬通路缺陷,这条通路可限制斑块炎症、坏死和进展。

研究还发现,与自噬缺陷相关的巨噬细胞胞葬作用基因也与促动脉粥样硬化的LYVE1+巨噬细胞有关,这些基因让其走上了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归路。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特定基因如NRP1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织,也在巨噬细胞促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了作用,这一发现具有创新性。

这说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不仅与胆固醇暴露总量有关,暴露时间点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生命早期暴露更为危险。

为验证这一点,研究者分析了芬兰青年心血管风险研究的数据,结果显示,成年前接触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中年时斑块结局的影响超过一半。

与剑桥大学团队不同,巴黎西岱大学团队的研究更聚焦中性粒细胞的作用。间歇性高脂饮食不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还通过下调RUNX1基因,强化骨髓祖细胞炎症信号,高脂再暴露促进IL-1β分泌,增加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运输趋化因子。最终,中性粒细胞浸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释放外陷阱,加速斑块生成。

总的来说,这两项研究都强调了血脂波动的危害,特别对于服用降脂药物的人群,即便胆固醇水平下降,也不应轻易停药,因为血脂反弹会增加疾病风险。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

澳门正版图库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