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5月19日,全球再次庆祝了世界炎症性肠病日(World IBD Day),这一天的目的是提升公众对炎症性肠病(IBD)的了解,并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与关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副院长,同时也是国家名医、消化科领域的领军人物陈烨教授,接受了Mayoly的采访邀请,深入探讨了益生菌在IBD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习惯的指导。
陈教授强调了肠道与身体多个器官,包括肝脏、肾脏,甚至肺脏和情绪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根据现代医学的发现,肠道菌群不仅负责消化和吸收,还是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器,并且具有“第二大脑”的称号,因为它拥有独立的神经系统,能够自主调节消化和排泄等生理功能。此外,肠道还参与了复杂的内分泌代谢和毒素转化过程。
近年来,IB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IB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环境因素对易感个体的影响有关,导致肠道免疫反应过度,进而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
IBD是一种慢性且可能反复发作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类型。患者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和便血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虽然IBD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但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治疗,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陈教授提到,益生菌在IBD的辅助治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具有抗炎和维持肠道平衡的功能。研究发现,IBD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稳定性降低,益生菌作为活性微生物,能够在肠道中存活并定植,主要属于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属。益生菌通过抗氧化应激、促进肠黏膜修复、调节免疫、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改善营养代谢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肠道菌群的不同组成对疾病的影响各异。例如,具核梭杆菌可能促进肠炎的发生,而普拉梭菌则有助于抑制IBD的发展。这表明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组成,可以作为治疗IBD的一种方法。目前,粪便微生物移植(FMT)是治疗难治性IBD的有效手段,同时,粪便细菌也可以作为预测IBD患者对生物制剂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帮助医生快速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陈教授还强调了IBD患者生活习惯和运动管理的重要性。患者应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高纤维和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并保持规律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不同类型的IBD,饮食建议也有所不同。此外,适度的规律运动,如散步、游泳和骑自行车,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减轻压力,但应避免在急性发作期间进行剧烈运动。
陈教授还提到,保持心情愉快对IBD患者至关重要,建议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如心理咨询、瑜伽和冥想,并保持社交活动。
展望未来,陈教授认为益生菌和胃肠微生态在IBD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他表示,未来的研究将深入探索其作用机制,优化益生菌的应用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IBD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公众的关注和持续的研究推动,我们可以帮助IBD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