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2062U 有效 一种多回程碳化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碳化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回程碳化炉。 背景技术 [0002]木屑、稻壳、花生壳、植物秸秆、树皮芦苇等含碳的等有机物料进行干馏、无氧碳化的处理过程为碳化处理,一般通过碳化炉即可实现。碳化过程中,可采用过热蒸汽实现碳化,也可以通过燃料产生的高温气体实现碳化。例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4251556U公开的多级管式碳化炉,其在螺旋管段外围设置烟气夹套,为烟气夹套输入高温气体,通过高温气体对螺旋管段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从而实现碳化处理。但其采用的是外传入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螺旋管段内的物料中进而实现碳化。螺旋管通过材料的选取,虽然能获得较好的传热效果,然而其内部的物料的传热效果差。这就导致了靠近管壁的物料与远离管壁的物料存在较大的温差,容易出现碳化不均匀的现象。此外,烟气夹套包裹着螺旋管段,使得烟气夹套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即使对其作了保温处理,依然会出现热的传递,导致高温气体的热量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回程碳化炉,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螺旋管段内部物料受热不均匀导致碳化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回程碳化炉,包括碳化管和高温燃烧器;所述碳化管中转动安装有螺旋送料轴,所述碳化管的一侧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螺旋送料轴连接;所述螺旋送料轴中开设有一端贯穿螺旋送料轴的过气体腔,所述螺旋送料轴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与过气体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所述碳化管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出气孔,所述碳化管的外侧设有气体回收组件;所述高温燃烧器安装在碳化管的一侧,且所述高温燃烧器的出烟端与过气体腔相连通。 [0005]所述高温燃烧器与驱动机构分别位于螺旋送料轴的两端,所述第一出气孔设置于螺旋送料轴远离高温燃烧器一端的壁面上,且所述第一出气孔与高温燃烧器之间的碳化管上设有进料接口。 [0006]所述第二出气孔位于远离第一出气孔一端的碳化管上。 [0007]所述进料接口上连接有第一送料器。 [0008]所述气体回收组件包括气体收集套和回气管;所述气体收集套包裹在碳化管的外围,且所述第二出气孔与气体收集套和碳化管之间的空腔相连通;所述回气管安装在气体收集套上,且与气体收集套和碳化管之间的空腔相连通。 [0009]所述回气管位于远离高温燃烧器一端的气体收集套上。 [0010]所述碳化管靠近高温燃烧器的一端设有出料接口,所述出料接口连接有第二送料器。 [0011]所述第二送料器外围设有包裹着第二送料器壳体的水套。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4]1.将碳化管中的螺旋送料轴采用中空结构,并通过第一出气孔使其与碳化管相连通,以将高温烟气送入到碳化管中直接与物料进行接触,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螺旋管段内部物料受热不均匀导致碳化效果不佳的问题,提高对物料加热碳化的均匀度。 [0015]2.包裹在碳化管外围的气体收集套的设置,可对碳化管进行保温,起到防止碳化管外壁温度过低的作用,降低碳化管中各部分高温温度的差异,可进一步提高碳化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回程碳化炉结构示意图; [0017]图2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第一送料器、2-进料接口、3-碳化管、4-驱动机构、5-螺旋送料轴、6-高温燃烧器、7-过气体腔、8-气体收集套、9-回气管、10-出料接口、11-第二送料器、12-水套、13-第一出气孔、14-第二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0021]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回程碳化炉,包括碳化管3和高温燃烧器6。其中,碳化管3的一端设有进料接口2,进料接口2上连接有第一送料器1,第一送料器1为螺旋送料机,用于将待碳化的物料输送至碳化管3中。碳化管3的另一端设有出料接口10,出料接口10上连接有第二送料器11,第二送料器11也采用螺旋送料机,用于接收碳化管3中输出的碳化物,并将其排出。进料接口2、出料接口10和第二送料器11的出料端均安装有插板阀。 [0022]由于被碳化后的物料温度较高,为降低排出的碳化物的温度,本实施例在第二送料器11的外围设置了包裹着第二送料器11壳体的水套12,水套12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采用流动的冷却水对第二送料器11壳体进行冷却,进而实现对第二送料器11内部的碳化物进行降温冷却。 [0023]为实现物料在碳化管3中的传送,本实施例的碳化管3中转动安装有螺旋送料轴5,且螺旋送料轴5的两端均贯穿并延伸至碳化管3的外侧。碳化管3的一侧设有驱动机构4。具体的,驱动机构4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链条驱动机构。驱动机构4的驱动端与螺旋送料轴5靠近进料接口2的一端连接,实现了螺旋送料轴5的转动。 [0024]为实现物料在碳化管3中的碳化,螺旋送料轴5中开设有一端贯穿螺旋送料轴5的过气体腔7,且过气体腔7贯穿螺旋送料轴5的一端远离驱动机构4。过气体腔7贯穿螺旋送料轴5的一端外侧设有高温燃烧器6,高温燃烧器6的出烟端插接并延伸至过气体腔7中,且高温燃烧器6的出烟端通过现有技术中具有密封性能的旋转轴承与过气体腔7的侧壁相连。螺旋送料轴5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与过气体腔7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13,且第一出气孔13设置于螺旋送料轴5远离高温燃烧器6一端的壁面上,并位于进料接口2的后方。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以碳化管3中物料的传送方向为前方,即进料接口2靠近高温燃烧器6的一侧为前方,而进料接口2靠近驱动机构4的一侧为后方。通过这样的设置,可有效的防止物料通过第一出气孔13进入到过气体腔7中的现象。 [0025]当高温燃烧器6产生的高温气体进入到过气体腔7中后,因高温气体在过气体腔7中的传送方向与物料的传送方向相反,使得高温气体在过气体腔7中传送的过程中,其将能与螺旋送料轴5产生热交换,通过螺旋送料轴5将热量传送至碳化管3的物料中,实现高温气体在第一回程中的热交换。此外,高温气体经过过气体腔7和第一出气孔13的传送后,将直接进入到碳化管3中,并与碳化管3中的物料直接接触,可提高对物料加热碳化的均匀度。并且在此过程中,高温气体将与物料一同沿着螺旋送料轴5的传送方向被传送,实现了实现高温气体在第二回程中的热交换。另外,碳化管3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出气孔14,用于将碳化管3中热交换后的气体以及碳化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排出。 [0026]由于高温气体进入到过气体腔7中之后,其会将热量传递到螺旋送料轴5上,使得靠近螺旋送料轴5的物料温度高于靠近碳化管3内壁上的物料。为降低该温度的差异,本实施例在碳化管3的外侧设置了包裹着碳化管3的气体回收组件。 [0027]具体的,气体回收组件包括气体收集套8和回气管9。气体收集套8包裹在碳化管3的外围,且第二出气孔14与气体收集套8和碳化管3之间的空腔相连通。当从碳化管3排出的气体进入到气体收集套8和碳化管3之间的空腔中之后,由于这些气体依然存在一定的温度,因此可对碳化管3进行保温,起到防止碳化管3外壁温度过低的作用,降低碳化管3中各部分高温温度的差异,进而可进一步提高碳化的均匀性。此外,气体收集套8的外侧采用现有技术作了保温处理,以防止热量的快速流失。回气管9安装在气体收集套8上,且与气体收集套8和碳化管3之间的空腔相连通,实现气体的回收。 [0028]在本实施例中,回气管9位于远离高温燃烧器6一端的气体收集套8上,以使回气管9和第二出气孔14分别位于气体收集套8的两端,使得气体进入到气体收集套8之后,将沿着气体收集套8和碳化管3之间的空腔进行传送,并对碳化管3的外壁进行保温,实现了气体第三回程的热交换。 [00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启动第一送料器1、驱动机构4、高温燃烧器6和第二送料器11。将物料从第一送料器1的进料口放入,物料经过第一送料器1的传送,进入到碳化管3中。由于高温燃烧器6产生的高位气体通过过气体腔7和第一出气孔13的传送后,进入到了碳化管3中,并与物料进行接触,并在螺旋送料轴5的传送作用下,这些物料和高温气体将一同进行传送,使得物料在被传送的过程中实现了加热碳化。当这些被碳化后的物料被传送至出料接口10处时,将通过出料接口10进入到第二送料器11中,并被传送出碳化炉。并且再碳化物在第二送料器11中传送过程中,碳化物将通过第二送料器11的壳体与水套12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碳化物的降温。 [003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现在,一起体验智慧芽的产品和服务
自动注册,无需人工审核,即可立即开始查询专利
立即注册
澳门正版图库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