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3633A 审中 升降车厢式货车的后轴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应用在一般车辆的后轴的移动装置,尤其涉及利用链条与链轮控制后轴的纵向移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升降车厢式货车,尤指具有一个独立座舱、一个密闭式车厢、一个前轴、一个后轴、二个升降装置和二个导引装置,其中,前轴连接第一独立座舱,第一独立座舱连接第二升降装置和第二导引装置,第二升降装置连接密闭式车厢,密闭式车厢连接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一导引装置,第一导引装置连接后轴。在行驶模式时,前轴位于独立座舱的下方,后轴位于密闭式车厢的下方;在装卸模式时,前轴位在独立座舱的下方,后轴位在独立座舱的下方。 [0003]前述的升降车厢式货车,后轴移动装置是利用电机机械驱动齿轮,让齿轮与刚性连接第一导引装置的第一齿条后段部产生相对运动,或让齿轮与刚性连接第二导引装置的第一齿条前段部产生相对运动,进而让后轴能够在第一导引装置与第二导引装置之间进行移动。但是,受限于密闭式车厢的高度控制精度,第一齿条前段部和第一齿条后段部具有段差(offset),造成齿轮与齿条的装配距离改变,尤指中心距、节线高度与转位量的总和改变。 发明内容 [0004]目前的升降车厢式货车,尤指具有一个独立座舱、一个密闭式车厢、一个前轴、一个后轴、二个升降装置和二个导引装置,其中,前轴连接第一独立座舱,第一独立座舱连接第二升降装置和第二导引装置,第二升降装置连接密闭式车厢,密闭式车厢连接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一导引装置,第一导引装置连接后轴。在行驶模式时,前轴位于独立座舱的下方,后轴位于密闭式车厢的下方;在装卸模式时,前轴位在独立座舱的下方,后轴位在独立座舱的下方。 [0005]前述的升降车厢式货车,后轴移动装置是利用电机机械驱动齿轮,让齿轮与刚性连接第一导引装置的第一齿条后段部产生相对运动,或让齿轮与刚性连接第二导引装置的第一齿条前段部产生相对运动,进而让后轴能够在第一导引装置与第二导引装置之间进行移动。但是,受限于密闭式车厢的高度控制精度,第一齿条前段部和第一齿条后段部具有段差(offset),造成齿轮与齿条的装配距离改变,尤指中心距、节线高度与转位量的总和改变。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车厢式货车行驶状态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车厢式货车转换过程示意图。 [000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车厢式货车装卸状态示意图。 [0009]图4至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后轴移动装置说明图。 [0010]图7至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后轴移动装置说明图。 [0011]图10至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后轴移动装置说明图。 [0012]图13至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后轴移动装置说明图。 [0013]图16至图1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后轴移动装置说明图。 [0014]附图标记如下: [0015]101 前轴 [0016]102 独立座舱 [0017]103 后轴 [0018]104 载货车厢 [0019]105 副车架 [0020]201 第一升降装置 [0021]202 第二升降装置 [0022]203 第一导引装置 [0023]204 第二导引装置 [0024]301 第一链条固定装置 [0025]302 第一链条 [0026]303 第一链轮 [0027]304 第一链条收放装置 [0028]305 第二链条固定装置 [0029]401 第一惰轮 [0030]402 第二惰轮 [0031]403 第三惰轮 [0032]404 第四惰轮 [0033]405 第五惰轮 [0034]406 第六惰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参考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升降车厢式货车具有前轴101、独立座舱102、后轴103、载货车厢104、副车架105、第一升降装置201、第二升降装置202、第一导引装置203和第二导引装置204。 [0036]参考图1,前轴101连接独立座舱102,独立座舱102连接第二升降装置202和第二导引装置204,第二升降装置202连接载货车厢104,载货车厢104连接第一升降装置201和第一导引装置203,第一导引装置203连接副车架105,副车架105连接后轴103。 [0037]参考图1,前轴101位在独立座舱102的下方,后轴103位在载货车厢104的下方,独立座舱102位在载货车厢104的前方。 [0038]参考图1图2,当车辆从行驶状态转换至转换过程,驱动第一升降装置201伸长并且维持载货车厢104的后端高度,副车架105从第一导引装置203移动至第二导引装置204,后轴103从载货车厢104的下方移动至独立座舱102的下方。 [0039]参考图2图3,当车辆从转换过程转换至装卸状态,驱动第一升降装置201控制载货车厢104的后端高度与第二升降装置202控制载货车厢104的前端高度,让载货车厢104从第一距地高度向下移动至第二距地高度。 [0040]参考图3图2,当车辆从装卸状态转换至转换过程,驱动第一升降装置201控制载货车厢104的后端高度与第二升降装置202控制载货车厢104的前端高度,让载货车厢104从第二距地高度向上移动至第一距地高度。 [0041]参考图2图1,当车辆从转换过程转换至行驶状态,副车架105从第二导引装置204移动至第一导引装置203,后轴103从独立座舱102的下方移动至载货车厢104的下方,驱动第一升降装置201缩短。 [0042]参考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后轴移动装置具有电机机械、离合器、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第一链条302、第一链轮303、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第一惰轮401、第二惰轮402和第三惰轮403。 [0043]参考图4,独立座舱102连接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连接第一链条302,第一链条302绕过第一惰轮401连接第一链轮303,并且绕过第二惰轮402连接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连接载货车厢104;其中,第一惰轮401连接副车架105,第二惰轮402连接副车架105,第三惰轮403连接载货车厢104;其中,第一链条302与第一链轮303的连接方式为啮合,并且第一链轮303连接离合器,离合器连接电机机械,电机机械连接副车架105。 [0044]参考图4,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前。 [0045]参考图4图5,当车辆从行驶状态转换至转换过程,驱动离合器连接电机机械与第一链轮303,电机机械驱动第一链轮303运转,带动副车架105从第一导引装置203移动至第二导引装置204。 [0046]参考图5,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前。 [0047]参考图5图6,当车辆从转换过程转换至装卸状态,第三惰轮403连接第一链条302,带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卷放第一链条302。 [0048]参考图6,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前。 [0049]参考图6图5,当车辆从装卸状态转换至转换过程,第三惰轮403脱离第一链条302,驱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卷收第一链条302。 [0050]参考图5,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前。 [0051]参考图5图4,当车辆从转换过程转换至行驶状态,电机机械驱动第一链轮303,副车架105从第二导引装置204移动至第一导引装置203,驱动离合器分离电机机械和第一链轮303。 [0052]参考图4,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前。 [0053]参考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装置具有电机机械、离合器、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第一链条302、第一链轮303、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第一惰轮401、第二惰轮402、第三惰轮403、第四惰轮404、第五惰轮405和第六惰轮406。 [0054]参考图7,独立座舱102连接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连接第一链条302,第一链条302绕过第一惰轮401连接第一链轮303,并且依序绕过第二惰轮402、第四惰轮404、第五惰轮405、第六惰轮406连接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连接独立座舱102;其中,第一惰轮401连接副车架105,第二惰轮402连接副车架105,第三惰轮403连接载货车厢104,第四惰轮404连接载货车厢104,第五惰轮405连接载货车厢104,第六惰轮406连接载货车厢104;其中,第一链条302与第一链轮303的连接方式为啮合,并且第一链轮303连接离合器,离合器连接电机机械,电机机械连接副车架105。 [0055]参考图7,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前,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五惰轮之后405,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六惰轮406之下,第六惰轮406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上。 [0056]参考图7图8,车辆从行驶状态进入转换过程,驱动离合器连接电机机械与第一链轮303,电机机械驱动第一链轮303,副车架105从第一导引装置203移动至第二导引装置204。 [0057]参考图8,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前,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五惰轮405之后,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六惰轮406之下,第六惰轮406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上。 [0058]参考图8图9,车辆从转换过程进入装卸状态,第三惰轮403连接第一链条302,带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卷放第一链条302。 [0059]参考图9,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前,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五惰轮之后405,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六惰轮406之下,第六惰轮406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上。 [0060]参考图9图8,车辆从装卸状态进入转换过程,第三惰轮403脱离第一链条302,驱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卷收第一链条302。 [0061]参考图8,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前,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五惰轮之后405,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六惰轮406之下,第六惰轮406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上。 [0062]参考图8图7,车辆从转换过程进入行驶状态,电机机械驱动第一链轮303,副车架105从第二导引装置204移动至第一导引装置203,驱动离合器分离电机机械和第一链轮303。 [0063]参考图7,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前,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五惰轮之后405,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六惰轮406之下,第六惰轮406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上。 [0064]参考图10,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装置具有电机机械、离合器、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第一链条302、第一链轮303、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第一惰轮401、第二惰轮402、第三惰轮403、第四惰轮404和第五惰轮405。 [0065]参考图10,载货车厢104连接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连接第一链条302,第一链条302依序绕过第五惰轮405、第四惰轮404、第一惰轮401连接第一链轮303,并且绕过第二惰轮402连接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连接载货车厢104;其中,第一惰轮401连接副车架105,第二惰轮402连接副车架105,第三惰轮403连接载货车厢104,第四惰轮404连接独立座舱102,第五惰轮405连接独立座舱102;其中,第一链条302与第一链轮303的连接方式为啮合,并且第一链轮303连接离合器,离合器连接电机机械,电机机械连接副车架105。 [0066]参考图10,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五惰轮405之上,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后,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前。 [0067]参考图10图11,车辆从行驶状态进入转换过程,驱动离合器连接电机机械与第一链轮303,电机机械驱动第一链轮303,副车架105从第一导引装置203移动至第二导引装置204。 [0068]参考图11,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五惰轮405之上,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后,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前。 [0069]参考图11图12,车辆从转换过程进入装卸状态,第三惰轮403连接第一链条302,带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卷放第一链条302。 [0070]参考图12,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五惰轮405之上,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后,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前。 [0071]参考图12图11,车辆从装卸状态进入转换过程,第三惰轮403脱离第一链条302,驱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卷收第一链条302。 [0072]参考图11,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五惰轮405之上,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后,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前。 [0073]参考图11图10,车辆从转换过程进入行驶状态,电机机械驱动第一链轮303,副车架105从第二导引装置204移动至第一导引装置203,驱动离合器分离电机机械和第一链轮303。 [0074]参考图10,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五惰轮405之上,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后,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之前。 [0075]参考图13,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移动装置具有电机机械、离合器、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第一链条302、第一链轮303、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第一惰轮401、第二惰轮402、第三惰轮403、第四惰轮404、第五惰轮405和第六惰轮406。 [0076]参考图13,独立座舱102连接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连接第一链条302,第一链条302绕过第一惰轮401连接第一链轮303,并且依序绕过第二惰轮402、第四惰轮404、第五惰轮405、第六惰轮406连接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连接独立座舱102;其中,第一惰轮401连接副车架105,第二惰轮402连接副车架105,第三惰轮403连接载货车厢104,第四惰轮404连接载货车厢104,第五惰轮405连接载货车厢104,第六惰轮406连接载货车厢104;其中,第一链条302与第一链轮303的连接方式为啮合,并且第一链轮303连接离合器,离合器连接电机机械,电机机械连接副车架105。 [0077]参考图13,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前,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五惰轮之后405,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六惰轮406之下,第六惰轮406位在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上。 [0078]参考图13图14,车辆从行驶状态进入转换过程,驱动离合器连接电机机械与第一链轮303,电机机械驱动第一链轮303,副车架105从第一导引装置203移动至第二导引装置204。 [0079]参考图14,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前,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五惰轮405之后,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六惰轮406之下,第六惰轮406位在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上。 [0080]参考图14图15,车辆从转换过程进入装卸状态,第三惰轮403连接第一链条302。 [0081]参考图15,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前,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五惰轮之后405,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六惰轮406之下,第六惰轮406位在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上。 [0082]参考图15图14,车辆从装卸状态进入转换过程,第三惰轮403脱离第一链条302。 [0083]参考图14,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前,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五惰轮之后405,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六惰轮406之下,第六惰轮406位在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上。 [0084]参考图14十三图,车辆从转换过程进入行驶状态,电机机械驱动第一链轮303,副车架105从第二导引装置204移动至第一导引装置203,驱动离合器分离电机机械和第一链轮303。 [0085]参考图13,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前,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五惰轮之后405,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六惰轮406之下,第六惰轮406位在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上。 [0086]参考图16,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移动装置具有电机机械、离合器、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第一链条302、第一链轮303、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第一惰轮401、第二惰轮402、第三惰轮403、第四惰轮404和第五惰轮405。 [0087]参考图16,载货车厢104连接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连接第一链条302,第一链条302依序绕过第五惰轮405、第四惰轮404、第一惰轮401连接第一链轮303,并且绕过第二惰轮402连接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连接载货车厢104;其中,第一惰轮401连接副车架105,第二惰轮402连接副车架105,第三惰轮403连接载货车厢104,第四惰轮404连接独立座舱102,第五惰轮405连接独立座舱102;其中,第一链条302与第一链轮303的连接方式为啮合,并且第一链轮303连接离合器,离合器连接电机机械,电机机械连接副车架105。 [0088]参考图16,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五惰轮405之上,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后,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前。 [0089]参考图16图17,车辆从行驶状态进入转换过程,驱动离合器连接电机机械与第一链轮303,电机机械驱动第一链轮303,副车架105从第一导引装置203移动至第二导引装置204。 [0090]参考图17,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五惰轮405之上,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后,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前。 [0091]参考图17图18,车辆从转换过程进入装卸状态,第三惰轮403连接第一链条302。 [0092]参考图18,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五惰轮405之上,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后,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前。 [0093]参考图18图17,车辆从装卸状态进入转换过程,第三惰轮403脱离第一链条302。 [0094]参考图17,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五惰轮405之上,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后,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前。 [0095]参考图17图16,车辆从转换过程进入行驶状态,电机机械驱动第一链轮303,副车架105从第二导引装置204移动至第一导引装置203,驱动离合器分离电机机械和第一链轮303。 [0096]参考图16,第一链条固定装置301位在第五惰轮405之上,第五惰轮405位在第四惰轮404之后,第四惰轮404位在第三惰轮403之前,第三惰轮403位在第一惰轮401之前,第一惰轮401位在第一链轮303之前,第一链轮303位在第二惰轮402之前,第二惰轮402位在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前。 [0097]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后轴103得为独立式后轴或整体式后轴。 [0098]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载货车厢104得为平板式车厢、密闭式车厢等类型的车厢。 [0099]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副车架105与后轴103之间得具有弹簧或避震器等悬吊元件。 [0100]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副车架105与后轴103之间得具有传动轴或差速器等传动元件。 [0101]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第一链条302得在车辆从装卸状态进入转换过程连接第三惰轮403。 [0102]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电机机械得驱动后轴运转。 [0103]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电机机械的输出轴得刚性连接第一链轮303。 [0104]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第二高度得为地面。 [0105]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第一链条收放装置304得为一线性致动器。 [0106]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的第六惰轮406和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间的第一链条长度变化量等于第二惰轮402和第三惰轮403之间的第一链条长度变化量。 [0107]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的第六惰轮406和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间的第一链条长度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 [0108]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的第六惰轮406和第二链条固定装置305之间的垂直距离得大于或等于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
现在,一起体验智慧芽的产品和服务
自动注册,无需人工审核,即可立即开始查询专利
立即注册
澳门正版图库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