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9093B 有效 一种手动电动双调节的救援缓降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缓降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电动双调节的救援缓降器。 背景技术 [0002]缓降器可用于高层建筑或独立高架设施的抢险、救护被火灾围困的人员,以及维护检修等高空单个作业。使用时,先将缓降器箱提到预定地点屋顶平台或某楼层的窗台处,先取出安全带,并系好,将大安全钩套入缓降器的悬挂孔里与安全带连在起,其次将缓降器内的滑降绳索 端的安全钩,锁在降落地点上方的悬挂梁的挂钩孔或构件内,然后将绳索盘(带绳)向下向外抛出,使滑降绳索自由展伸,不得与架空电缆电线或构件相碰,绳本身也不得打结或成团,滑降时降落器和使用者构成一体,将缓降器置于胸前,手持缓降器制动手柄,即可跨出栏杆或平台墙进行滑降。 [0003]现有缓降器在人员下降过程中无法通过用手抓住另一侧上升绳索来进行有效空中悬停,另外,现有缓降器只是用来对人员下降的速度进行有效的减缓而不能实现对人员向高度进行拉升的功能,其使用场景具有较大局限性。 [0004]本发明设计一种手动电动双调节的救援缓降器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手动电动双调节的救援缓降器,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07]一种手动电动双调节的救援缓降器,它包括外壳、手轮、电驱模块、轴B、摩擦轮、拉绳、抵压轮、顶杆A、螺栓、轴C、离心轮、摩擦块、环套、轴A,其中外壳内安装有相互传动连接的轴B和轴C,且轴C的旋转速度大于轴B的旋转速度;轴B与外壳内电驱模块的输出轴及外壳外手轮所在的轴A传动连接;安装于轴C的离心轮旋转于外壳内的环套中;离心轮轮缘上的两个滑槽E内均径向滑动有与环套配合的摩擦块。 [0008]安装于轴B的摩擦轮上安装有被挤压轮紧紧抵压的拉绳,抵压轮安装于外壳内顶部滑槽A中竖直滑动的顶杆A末端,顶杆A被滑槽A顶部螺纹孔内旋合的螺栓抵压;外壳内具有通过手动摆动拉绳一支以增加摩擦块与环套之间摩擦力并快速阻止轴B旋转的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A旋转于外壳上的圆槽B内,安装于轴A的齿轮A与安装在电驱模块输出轴的齿轮B啮合;安装于轴A的齿轮C与安装于外壳内的三个齿轮D啮合,三个齿轮D与外壳内的齿圈啮合,齿圈与安装于轴B的齿轮E啮合;齿轮E与安装于轴C的齿轮F啮合。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轮E与齿轮F的传动比小于1,保证离心轮在固定于拉绳一端的逃生者下降逃生过程中快速旋转,从而使得离心轮中的两个摩擦块与环套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进而有效减缓逃生者的下降速度,充分发挥缓降器的功能。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C与外壳内的轴座旋转配合;轴C内壁的滑槽B内轴向滑动有顶块A,滑槽B内壁上具有两个与离心轮上滑槽E一一对应相通的滑槽C,每个滑槽C内均径向滑动有重块,每个重块均通过弹簧C与相应摩擦块连接;重块端面的斜面B与顶块A上的相应斜面A配合;轴座上的导座内沿轴C轴向滑动有顶杆B;顶杆B末端具有与轴C同中心轴线的阶梯圆块,阶梯圆块与顶块A中的滑槽D内轴向滑动的顶块B旋转配合,滑槽D内具有对顶块B复位的弹簧A;顶杆B上嵌套有对其复位的弹簧B。 [0012]两个与拉绳两支一一对应的弧形摆杆分别通过摆销铰接于外壳内,每个摆杆上均安装有对其绕相应摆销摆动复位的板簧;每个摆杆末端的下端均安装有两个夹持拉绳相应一支的夹轮;每个摆杆的下端均安装有与相应摆销同圆心轴线的弧杆;两个弧杆与顶杆B上安装的两个落选方向相反的螺旋片一一对应配合。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B上同轴安装有两个与摆杆一一对应的限位轮,每个限位轮上均周向均匀密布有卡齿A;每个摆杆内侧均安装有弧板,每个弧板内侧均均匀密布有与相应限位轮上卡齿A配合的卡齿B。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A、弹簧B和弹簧C均为压缩弹簧;弹簧B位于导座内壁的环槽内;弹簧B一端与环槽壁连接,另一端与顶杆B上安装的压簧环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顶端具有为其提供固定吊点的吊环,外壳底部具有便于拉绳活动的摆槽;螺栓上端具有与六角扳手配合的内六角槽;轴B的两端分别旋转于外壳上的两个圆槽A内;板簧一端与外壳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摆杆连接。 [0016]相对于传统的缓降器,本发明通过内置的电驱模块或楼上人手动旋动手轮便可实现对救援者自下而上的有效提升,从而克服其现有缓降器只能下不能上的局限性来提高缓降器的使用范围,提高其利用率。本发明可以通过手抓一侧拉绳对逃生者的下落高度进行自由有效的控制并能实现在一定需要高度的悬停,简单易操作。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整体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发明整体剖面示意图。 [0019]图3是轴A与轴B传动配合两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4是螺栓、顶杆A、抵压轮、摩擦轮、拉绳及限位轮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1]图5是支座、摆销、摆杆、弧板、卡齿B、卡齿A及限位轮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2]图6是离心轮、轴C、顶块A、重块、弹簧C、摩擦块及环套配合两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7是外壳及导座剖面示意图。 [0024]图8是离心轮及轴C剖面示意图。 [0025]图9是顶块A及重块剖面示意图。 [0026]图10是弧杆、轮座、限位轮、摆杆、弧板及卡齿B配合示意图。 [0027]图11是轮座、限位轮及摆杆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8]图12是顶杆B、螺旋板及弧杆配合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名称:1、外壳;2、摆槽;3、滑槽A;4、螺纹孔;5、吊环;6、圆槽A;7、手轮;8、齿轮A;9、齿轮B;10、电驱模块;11、齿轮C;12、齿轮D;13、齿圈;14、轴B;15、齿轮E;16、摩擦轮;17、拉绳;18、抵压轮;19、顶杆A;20、螺栓;21、限位轮;22、卡齿A;25、摆销;26、摆杆;27、弧板;28、卡齿B;30、夹轮;31、弧杆;32、轴C;33、滑槽B;34、滑槽C;35、齿轮F;36、顶块A;37、斜面A;38、滑槽D;39、顶块B;40、弹簧A;41、阶梯圆块;42、顶杆B;43、导座;45、环槽;46、弹簧B;47、压簧环;48、螺旋板;49、离心轮;51、滑槽E;52、重块;53、斜面B;54、弹簧C;55、摩擦块;56、环套;57、板簧;58、轴A;59、轴座;60、圆槽B。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附图均为本发明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0031]图12、5所示,它包括外壳1、手轮7、电驱模块10、轴B14、摩擦轮16、拉绳17、抵压轮18、顶杆A19、螺栓20、轴C32、离心轮49、摩擦块55、环套56、轴A58,其中如图2所示,外壳1内安装有相互传动连接的轴B14和轴C32,且轴C32的旋转速度大于轴B14的旋转速度;如图23所示,轴B14与外壳1内电驱模块10的输出轴及外壳1外手轮7所在的轴A58传动连接;如图56所示,安装于轴C32的离心轮49旋转于外壳1内的环套56中;如图68所示,离心轮49轮缘上的两个滑槽E51内均径向滑动有与环套56配合的摩擦块55。 [0032]图24、7所示,安装于轴B14的摩擦轮16上安装有被挤压轮紧紧抵压的拉绳17,抵压轮18安装于外壳1内顶部滑槽A3中竖直滑动的顶杆A19末端,顶杆A19被滑槽A3顶部螺纹孔4内旋合的螺栓20抵压;如图45、6所示,外壳1内具有通过手动摆动拉绳17一支以增加摩擦块55与环套56之间摩擦力并快速阻止轴B14旋转的结构。 [0033]图37所示,所述轴A58旋转于外壳1上的圆槽B60内,安装于轴A58的齿轮A8与安装在电驱模块10输出轴的齿轮B9啮合;安装于轴A58的齿轮C11与安装于外壳1内的三个齿轮D12啮合,三个齿轮D12与外壳1内的齿圈13啮合,齿圈13与安装于轴B14的齿轮E15啮合;如图2所示,齿轮E15与安装于轴C32的齿轮F35啮合。 [0034]图2所示,所述齿轮E15与齿轮F35的传动比小于1,保证离心轮49在固定于拉绳17一端的逃生者下降逃生过程中快速旋转,从而使得离心轮49中的两个摩擦块55与环套56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进而有效减缓逃生者的下降速度,充分发挥缓降器的功能。 [0035]图26所示,所述轴C32与外壳1内的轴座59旋转配合;如图68、9所示,轴C32内壁的滑槽B33内轴向滑动有顶块A36,滑槽B33内壁上具有两个与离心轮49上滑槽E51一一对应相通的滑槽C34,每个滑槽C34内均径向滑动有重块52,每个重块52均通过弹簧C54与相应摩擦块55连接;重块52端面的斜面B53与顶块A36上的相应斜面A37配合;轴座59上的导座43内沿轴C32轴向滑动有顶杆B42;如图69所示,顶杆B42末端具有与轴C32同中心轴线的阶梯圆块41,阶梯圆块41与顶块A36中的滑槽D38内轴向滑动的顶块B39旋转配合,滑槽D38内具有对顶块B39复位的弹簧A40;顶杆B42上嵌套有对其复位的弹簧B46。 [0036]图45、10所示,两个与拉绳17两支一一对应的弧形摆杆26分别通过摆销25铰接于外壳1内,每个摆杆26上均安装有对其绕相应摆销25摆动复位的板簧57;如图1011所示,每个摆杆26末端的下端均安装有两个夹持拉绳17相应一支的夹轮30;每个摆杆26的下端均安装有与相应摆销25同圆心轴线的弧杆31;如图612所示,两个弧杆31与顶杆B42上安装的两个落选方向相反的螺旋片一一对应配合。 [0037]图25、10所示,所述轴B14上同轴安装有两个与摆杆26一一对应的限位轮21,每个限位轮21上均周向均匀密布有卡齿A22;每个摆杆26内侧均安装有弧板27,每个弧板27内侧均均匀密布有与相应限位轮21上卡齿A22配合的卡齿B28。 [0038]图6所示,所述弹簧A40、弹簧B46和弹簧C54均为压缩弹簧;弹簧B46位于导座43内壁的环槽45内;弹簧B46一端与环槽45壁连接,另一端与顶杆B42上安装的压簧环47连接。 [0039]图25、7所示,所述外壳1顶端具有为其提供固定吊点的吊环5,外壳1底部具有便于拉绳17活动的摆槽2;螺栓20上端具有与六角扳手配合的内六角槽;轴B14的两端分别旋转于外壳1上的两个圆槽A6内;板簧57一端与外壳1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摆杆26连接。 [0040]本发明中的电驱模块10采用现有技术,其主要由电驱模块10、减速器及控制单元组成。 [0041]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在初始状态,抵压轮18将拉绳17紧紧地抵压于摩擦轮16及抵压轮18两者轮缘的凹槽内,两个板簧57均处于压缩状态,两个摆杆26距离轴B14中心距离相等,两个弧板27上的卡齿B28不与相应限位轮21上的卡齿A22啮合,两个重块52与顶块A36的斜面A37相抵,两个摩擦块55与环套56相抵。弹簧A40、弹簧B46和弹簧C54均处于压缩状态。 [0042]当需要使用本发明从高处进行逃生时,先将外壳1上的吊环5牢牢固定于室内某处,使得本发明可以悬空状态。拉动拉绳17,将拉绳17一端牢牢固定于逃生者腰部,然后逃生者从窗户跳出窗外靠自重向下运动。在逃生者下降过程中,拉绳17一端因承受逃生者重量而使得外壳1产生一定角度的摆动,使得吊环5的着力点与固定逃生者的拉绳17一侧处于同一竖直线上,两个摆杆26在相应板簧57作用下不会相对于外壳1发生相对摆动。 [0043]在下降过程中,逃生者的自重拉动拉绳17向下运动,拉绳17带动摩擦轮16和抵压轮18旋转,摩擦轮16通过轴B14带动同轴的齿轮E15和两个限位轮21同步旋转,齿轮E15通过齿圈13、齿轮D12、齿轮C11带动轴A58旋转,轴A58通过齿轮A8和齿轮B9带动电驱模块10输出轴空转。同时,齿轮E15通过齿轮F35带动轴C32以更快的速度旋转,轴C32带动离心轮49快速旋转,两个重块52在离心作用下分别通过压缩相应弹簧C54将相应摩擦块55紧紧抵压于环套56内壁,从而增加摩擦块55与环套56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缓离心轮49的旋转,离心轮49通过一系列传动减缓摩擦轮16的旋转,从而使得拉绳17在逃生者自重作用下的拉动速度减缓,达到有效减缓逃生者下降速度的目的。 [0044]当逃生者因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逃生目的有可能会在一定高度的某个较安全的地方停止下降并到达此处地方进行暂时的逃生躲避,此时,逃生者只需用手握住拉绳17另一侧向固定其腰部的拉绳17一端方向摆动,拉绳17另一侧会使得两个摆杆26产生相向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杆26上的弧板27分别带动相应的卡齿B28与相应限位轮21上的卡齿A22啮合。在弧板27上的卡齿B28与相应限位轮21上的卡齿A22啮合前的过程中,两个摆杆26上的弧杆31会分别通过相应螺旋板48共同带动顶杆B42上旋转配合的顶块B39对弹簧A40进一步压缩并带动顶块A36滑动,弹簧B46被进一步压缩,顶块A36带动两个重块52分别向相应摩擦块55方向快速运动并最终快速地将两个重块52限制约束于相应滑槽C34内,两个重块52分别通过被进一步压缩的弹簧C54将摩擦块55更进一步抵压于环套56内壁,从而进一步增加摩擦块55与环套56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减小离心轮49的旋转,离心轮49通过一系列传动进一步对轴B14的旋转进行减速,两个限位轮21的旋转速度显著降低,从而有利于弧板27上的卡齿B28有效地与相应限位轮21上的卡齿A22啮合。 [0045]弧板27上卡齿B28与限位轮21上卡齿A22的有效啮合使得轴B14的旋转基本停止,从而使得摩擦轮16的旋转停止,进而使得拉绳17的运动停止,最终达到逃生者在所需高度的空中悬停并有条不紊地到达此处高度的安全地带进行应急逃生避险。 [0046]当在半空悬停片刻后需要继续下降,只需松开拉绳17另一侧即可解除弧板27上卡齿B28与限位轮21上卡齿A22的啮合,进而解除轴B14及轴C32的旋转限制,接着,两个摆杆26分别在相应板簧57复位作用下相对于外壳1摆动复位,两个摆杆26分别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顶杆B42轴向复位,顶块A36在弹簧A40作用下轴向复位,两个重块52分别在相应弹簧C54复位作用下复位,两个摩擦块55与环套56的抵压力减小并解除对离心轮49旋转的限制,逃生者在离心轮49中摩擦块55与环套56的继续作用下继续缓慢下降。 [0047]当需要使用本发明将人由地面向一定高度提升时,启动电驱模块10或在楼上的人手动旋动手轮7。如果驱动电驱模块10,电驱模块10通过齿轮B9、齿轮A8、轴A58、齿轮C11、齿轮D12、齿圈13、齿轮E15、齿轮F35、轴C32带动离心轮49缓慢旋转。如果旋动手轮7,则手轮7通过轴A58、齿轮C11、齿轮D12、齿圈13、齿轮E15、齿轮F35、轴C32带动离心轮49缓慢旋转。 [0048]离心轮49的缓慢旋转不会对摩擦块55及重块52产生较大的离心力,所以摩擦块55与环套56之间的摩擦力不大且不影响轴C32及轴B14的旋转,轴B14通过摩擦轮16带动拉绳17运动并将人从地面上高处提升。 [004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内置的电驱模块10或楼上人手动旋动手轮7便可实现对救援者自下而上的有效提升,从而克服其现有缓降器只能下不能上的局限性来提高缓降器的使用范围,提高其利用率。本发明可以通过手抓一侧拉绳17对逃生者的下落高度进行自由有效的控制并能实现在一定需要高度的悬停,简单易操作。
现在,一起体验智慧芽的产品和服务
自动注册,无需人工审核,即可立即开始查询专利
立即注册
澳门正版图库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