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2589B 有效 一种耳机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真无线耳机由于不需要连接线,便于携带和使用,如今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通常,此种耳机在未使用状态下,用户会将其放置于耳机盒内,用于充电以及收纳。 [0003]耳机包括柄部和头部,其中,柄部放置于耳机盒的盒体内,头部伸出盒体外以便于用户取放,具体的,用户用两根手指捏住耳机的头部,然后将其拔出使其与盒体脱离,但由于耳机的表面光滑,并且头部具有与耳孔配合的弧形结构,因此,通过两根手指捏住耳机的头部并拔出时操作较为不便,用户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组件,能够方便地将耳机从耳机盒内取出,提升用户体验感。 [0005]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组件,包括耳机和耳机盒;耳机包括柄部和头部;耳机盒包括盒体,盒体设有容纳部,容纳部用于容纳柄部;柄部能够相对于容纳部沿圆弧形运动轨迹滑动至容纳部内或容纳部外,且当柄部位于容纳部内时,至少部分头部伸出盒体外。 [0006]当需要将耳机由耳机盒内取出时,无需用手指捏住耳机的头部,并对其进行向外拉拔的操作,仅需通过单根手指推动耳机的头部,即可使得耳机相对于盒体沿圆弧形运动轨迹滑动至容纳部外,操作较为方便,用户体验感好,当需要将耳机放回耳机盒内时,仅需将柄部的底端放至容纳部,并推动头部使得柄部沿圆弧形运动轨迹反向滑动至容纳部内即可,操作较为方便。 [0007]基于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0008]盒体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部空间形成容纳部,安装槽为内壁光滑的圆弧形槽,柄部呈圆弧形结构,并与圆弧形槽相适配,柄部能够沿安装槽的轴线滑动。如此设置,能够简化该耳机盒的整体结构,简化加工制造工艺,有效降低成本。 [0009]基于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0010]安装槽的内壁与柄部的外壁之间的单边间隙为0-0.1mm。能够保证耳机的柄部在安装槽内的位置稳定,同时还能够保证二者之间能够顺利地实现滑动。可简化耳机的结构设置,有效降低成本。如此一来,能够保证耳机的柄部在安装槽内的位置稳定,避免发生晃动,同时还能够保证二者之间能够顺利地实现滑动,从而便于耳机的取放。 [0011]基于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0012]安装槽的内壁与柄部的外壁之间的单边间隙为0.025mm-0.05mm。进一步保证耳机滑进和滑出时的顺滑性,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感。进一步保证耳机滑进和滑出时的顺滑性,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感。 [0013]基于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者,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0014]安装槽的开口端朝向圆弧形运动轨迹的圆心的一侧边形成抵接边,抵接边设有倒角结构且倒角半径不大于0.1mm。倒角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耳机在与该抵接边抵接时发生损伤的情况,从而对耳机提供防护,将倒角结构的倒角半径设置为不大于0.1mm时,能够避免出现耳机沿倒角面滚动而导致卡死的情况,保证耳机能够顺利地滑出安装槽外,提升用户体验感。倒角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耳机在与该抵接边抵接时发生损伤的情况,从而对耳机的柄部提供防护,倒角半径不大于0.1mm时,能够避免出现耳机沿倒角面滚动而导致卡死的情况,保证耳机能够顺利地沿安装槽滑出盒体外,提升用户体验感。 [0015]基于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者,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 [0016]柄部位于容纳部内时,至少部分头部伸出盒体的上端面,且安装槽的底端高度高于圆弧形运动轨迹的圆心的高度。如此设置,保证安装槽整体位于圆心的上方,即安装槽整体位于圆心靠近上端面的一侧,圆弧形运动轨迹在安装槽的开口端的切线方向与上端面之间的夹角更小,此时,在相同的推力情况下,该在切线方向的分力将会更大,更有利于驱动耳机的柄部沿安装槽滑出。同样的,当需要将耳机放回盒体内时,也便于使得柄部能够顺畅地沿滑动至安装槽内。 [0017]基于一方面或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者,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 [0018]圆弧形运动轨迹的圆心角不小于1.5°。保证将耳机由安装槽内推出的顺滑性,提升用户体验感。 [0019]基于一方面或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者,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 [0020]盒体还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与容纳部连通,部分耳机的头部能够位于安装腔内,且部分头部伸出安装腔外。能够在耳机盒的整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盒体内的容纳空间。 [0021]基于一方面或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者,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 [0022]还包括盒盖,盒盖能够盖合于盒体的上方,盒盖设有安装空间,盒盖盖合于盒体的上方时,容纳头部伸出盒体外的部分。使得耳机能够稳定地位于盒体内,并对其进行防护。 [0023]基于一方面或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者,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 [0024]头部的听筒朝向圆弧形轨迹的圆心的一侧设置。使得手指在与耳机头部作用时,作用点能够避开听筒位置。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推动耳机头部时的受力分析图; [0029]图5是耳机位于耳机盒内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耳机未完全插入盒体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盒体设有安装腔时耳机位于盒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圆弧形运动轨迹的圆心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8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4]1-盒体,11-安装槽,12-抵接边,13-安装腔,14-上端面; [0035]2-耳机,21-柄部,22-头部; [0036]O-圆心;R-倒角半径;L1-第一距离;L2-第二距离;α-圆心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组件,如图1所示,耳机组件包括耳机2和耳机盒,其中,耳机2是指真无线耳机等无连接线的耳机,能够收纳于耳机盒内。如图2所示,耳机2包括柄部21和头部22,头部22设有听筒,如图3所示,耳机盒包括盒体1,该盒体1设有容纳部,容纳部用于容纳耳机2的柄部21。 [0039]容纳部和柄部21之间能够形成滑动副,该滑动副具有圆弧形运动轨迹,也就是说,柄部21能够相对于容纳部沿圆弧形运动轨迹滑动至容纳部内或容纳部外,并且,如图1所示,当柄部21滑动至容纳部内时,耳机2的头部22至少部分能够伸出盒体1外,具体是指盒体1的上端面14,用户单手将耳机盒握于手中时,耳机2头部22伸出的部分朝上,因此,本实施例中,将该头部22伸出盒体1的一侧面称为上端面14。 [0040]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盒体1设有安装槽11,该安装槽11的内腔形成上述容纳部,不难理解,耳机2通常是两个作为一对使用,因此,盒体1设有两个安装槽11,每个安装槽11分别与一只耳机2对应。 [0041]当耳机2柄部21位于盒体1的安装槽11内时,如果用户想将耳机2由盒体1取出,可直接通过手指作用于耳机2头部22伸出上端面14的部分,并给耳机2一个推力Fx,如图4所示,该推力Fx在沿圆弧形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的分力F1,能够作用于耳机2使其相对于盒体1沿圆弧形运动轨迹滑动,从而实现将耳机2由盒体1内取出的操作。而当需要将耳机2放置于盒体1内时,仅需将耳机2柄部21插入安装槽11的开口端,推动耳机2头部22使柄部21沿安装槽11滑动至柄部21位于安装槽11内即可。 [004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用户手指接触耳机2的头部22并对其施加推力Fx时,该推力Fx的方向可以是与上端面14平行的,通过切线方向的分力F1将耳机2沿安装槽11滑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手指和耳机2头部22之间存在摩擦力,因此,手指在推动耳机2的过程中,推力Fx的方向可以不仅仅是沿盒体1的上端面14由外侧向内侧,具体可以是由外侧向内侧,同时倾斜向上具有带动耳机2沿圆弧形运动轨迹向安装槽11外(可大致沿切线方向)滑动趋势的力,如图4所示,如手指贴合耳机2头部22,推动耳机2并向安装槽11外的一侧拨动即可,由于圆弧形结构的设计,可在较小的推力作用下即可满足耳机2由安装槽11内顺畅滑出,全程仅需单根手指操作即可,无需对耳机2头部22进行捏取即可保证耳机2由盒体1内顺利取出,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0043]也就是说,当需要将耳机2由耳机盒内取出时,无需用手指捏住耳机2的头部22,并对其进行向外拉拔的操作,仅需通过单根手指推动耳机2的头部22即可,操作较为方便,用户体验感好,当需要将耳机2放回耳机盒内时,仅需将柄部21的底端插入安装槽11内,并推动头部22使得柄部21沿安装槽11反向滑动至盒体1内即可,操作较为方便。 [0044]具体的,如图4所示,耳机2头部22的听筒是朝向圆弧形运动轨迹的圆心O的一侧设置的,当将耳机2取出时,是通过手指推动耳机2头部22,具体的,手指与耳机2头部22的作用点是位于头部22远离听筒的一侧,避免手指与耳机2听筒直接作用,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手指作用于头部22的其它侧面位置,只要听筒不是朝向远离圆心O的一侧设置,使得手指作用点避开听筒位置即可。 [0045]图5-7所示,该安装槽11的内壁光滑,并且该安装槽11的轴线呈圆弧形结构,同时,柄部21也对应设置为与安装槽11相适配的圆弧形结构,柄部21能够沿该安装槽11的轴向滑动,以实现相对于盒体1沿弧形运动轨迹滑动。 [0046]由于圆弧形结构的弯曲程度相对较小,在视觉上,该耳机2与目前市面上的耳机2差别不大,并且柄部21呈圆弧形结构,头部22结构不变,不会对用户的穿戴造成影响。也就是说,该安装槽11相当于形成了柄部21的圆弧形滑槽,安装槽11与柄部21相互适配,柄部21能够在安装槽11内发生相对滑动。 [0047]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容纳部内设置具有圆弧形运动轨迹的滑轨,耳机2的柄部21通过设置滑块并能够沿该滑轨滑动,也可以实现柄部21相对于盒体1沿圆弧形运动轨迹滑动的目的,而将安装槽11设置为内壁光滑的圆弧形结构的槽时,能够简化该耳机盒的整体结构,同时耳机2无需对应设置滑块,简化加工制造工艺,有效降低成本。 [0048]安装槽11的轴线和柄部21的轴线均为相互适配的圆弧形结构,具体对于安装槽11的截面形状以及柄部21的截面形状均不作限制。如可将安装槽11的截面形状和柄部2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相互适配的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三角形结构、多边形结构或者不规则的形状均可,能够进一步保证柄部21位于安装槽11内时的稳定性。并且,本实施例中,将安装槽11的内壁和柄部21的外壁之间的单边间隙设置为0-0.1mm,如此一来,能够保证耳机2的柄部21在安装槽11内的位置稳定,避免发生晃动,同时还能够保证二者之间能够顺利地实现滑动,从而便于耳机2的取放。 [0049]还可以将安装槽11的截面形状和柄部2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不同,安装槽11设有两个第一配合面,其中,一个第一配合面是朝向圆弧形运动轨迹的圆心O的一侧,另一个第一配合面是远离圆心O的一侧,相应的,柄部21设有两个第二配合面,这两个第二配合面分别与两个第一配合面对应配合,也就是说,柄部21在安装槽11内时,两个第一配合面和两个第二配合面一一对应即可,并且两个第一配合面和两个第二配合面之间的单边间隙为0-0.1mm,保证耳机2的柄部21在安装槽11内的位置稳定,避免发生晃动,同时还能够保证二者之间能够顺利地实现滑动,从而便于耳机2的取放。 [0050]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将上述单边间隙优选设置为0.025mm-0.05mm,以进一步保证耳机2滑进和滑出时的顺滑性,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感。 [0051]图5-7所示,安装槽11的开口端朝向圆心O的一侧边形成抵接边12,该抵接边12设有倒角结构,该倒角结构为倒圆角,耳机2在取出时,在推力的作用下能够与该抵接边12抵接,倒角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耳机2在与该抵接边12抵接时发生损伤的情况,从而对耳机2的柄部21提供防护。该抵接边12是指当耳机2受到推力后倒向的一侧边,而安装槽11的开口端的边缘一周沿周向均可设有倒角结构,以对耳机2提供防护,避免耳机2在取出和放入过程中,柄部21与安装槽11的开口端的边缘发生剐蹭而导致损伤的情况。 [0052]本实施例中,抵接边12的倒角结构的倒角半径R不大于0.1mm,如果倒角半径R过大,当耳机2在受到推力作用下与该抵接边12抵接时,容易发生耳机2沿抵接边12的倒角面发生滚动,并形成类似以抵接边12为支点的翘板结构,导致柄部21的底端与安装槽11的内壁抵接,可能会造成卡死的情况,而将倒角结构的倒角半径R设置为不大于0.1mm时,能够避免出现耳机2沿倒角面滚动而导致卡死的情况,保证耳机2能够顺利地沿安装槽11滑出盒体1外,提升用户体验感。对于该倒角结构的半径最小值不做要求,只要其能够满足在与耳机2抵接时,不会对耳机2造成损伤即可。 [0053]图7所示,盒体1的上端面14还开设有安装腔13,该安装腔13设于安装槽11的开口端,并与安装槽11连通设置,当将耳机2放置于盒体1内时,柄部21位于安装槽11内,部分耳机2的头部22位于该安装腔13内,并且部分耳机2的头部22伸出安装腔13外,即部分头部22伸出盒体1的上端面14,以便于用户能够通过手指对耳机2的头部21进行推动操作,以实现将耳机2由盒体1内取出。如图7所示,当盒体1设有安装腔13时,抵接边12位于安装槽11的端部和安装腔13之间的拐角处。 [0054]该耳机盒还包括盒盖(图中未示出),该盒盖能够盖合于盒体1的上方(即盒盖位于盒体1朝向上端面14的一侧),并且盒盖内还设有用于容纳耳机2头部22的安装空间,当将盒盖盖合于盒体1的上方时,安装空间能够容纳头部22伸出盒体1上端面14的部分,安装槽11能够与安装空间连通,或者安装槽11、安装腔13和安装空间依次连通,以将该耳机2完整地包裹于耳机盒内,使得耳机2能够稳定地位于盒体1内,并对其进行防护。 [0055]本实施例中,对于安装空间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如可将该安装空间设置为与头部22伸出盒体1上端面14的部分相适配,此时,上盖盖合于盒体1的上方时,安装空间的形状与头部22的部分形状配合,安装空间和安装槽11能够从两端限制该耳机2的移动,保证耳机2能够稳定地位于耳机盒内;也可以是上盖在与盒体1盖合后,安装空间的内壁能够与头部22抵接,以保证耳机2能够稳定地位于该耳机盒内;或者,还可以是安装槽11内设置有磁吸结构,通过磁吸结构使得耳机2能够稳定地位于耳机盒内。 [0056]具体的,对于盒盖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制,该盒盖可以与盒体1之间通过铰接、枢转连接等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链绳连接,即将盒盖与盒体1的顶端脱离,二者之间通过链绳连接,以防止丢失的情况。当盒盖与盒体1之间为可枢转连接时,该盒盖的打开方向也不做限制,保证盒盖在开启后,用户可通过手推耳机2的头部22使其沿安装槽11滑出,盒盖不会对耳机2的滑动造成干涉,也不会对用户对耳机2进行推动操作造成影响即可。 [0057]当盒体1设有安装腔13(如图7所示)时,盒体1和盒盖配合后,耳机2的柄部21位于安装槽11内、头部22部分位于安装空间内,部分位于安装腔13内,耳机2的头部22伸出盒体1端面的高度较小,此时,设于盒盖的安装空间的高度可适当降低,盒盖的体积可相应减小,当盒体1内未设置安装腔13(如图5所示)时,即盒体1仅设置有用于容纳柄部21的安装槽11,此时,盒体1和盒盖配合后,耳机2的头部22全部位于安装空间内,上述两种设置方式均可。 [0058]而将盒体1设置有安装腔13时,安装腔13的侧壁与盒体1外壁之间的空间可形成用于容纳连接线、电气元件等的容纳空间,该耳机盒还可对耳机2进行充电,通常会在盒体1内放置蓄电池,当将耳机2放置于盒体1内后,盒体1内的蓄电池能够对耳机2进行充电,因此,当盒体1设有安装腔13时,虽然能够增大盒体1的体积,但是也能够相应的减小盒盖的体积,保证该耳机盒的整体体积不变,同时,还能够使得盒体1内的容纳空间增大,为蓄电池提供的放置空间也更大,更有利于提高蓄电量,进而保证耳机2的续航能力。 [0059]当该盒体1能够对放置于其内部的耳机2进行充电时,安装槽11的内壁可设置有第一接触件,耳机2的柄部21外壁可设置有第二接触件,当将耳机2的柄部21放置于安装槽11内后,第一接触件能够和第二接触件接触,并通过盒体1内置的蓄电池对耳机2进行充电。具体的,对于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不做限制,如一者可以是接触头,另一者是沿周向布置的环形接触面即可。 [0060]安装槽11的底端所在位置的高度不低于圆心O所在位置的高度,详细的讲,如图8所示,安装槽11和圆心O均位于盒体1上端面14的同侧,安装槽11的底端与盒体1的上端面14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圆心O与盒体1的上端面14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第一距离L1不大于第二距离L2,即L1≤L2,也就是说,安装槽11整体位于圆心O的上方,即安装槽11整体位于圆心O靠近上端面14的一侧,圆弧形运动轨迹在安装槽11的开口端的切线方向与上端面14之间的夹角更小,此时,在相同的推力Fx情况下,该Fx在切线方向的分力F1将会更大,更有利于驱动耳机2的柄部22沿安装槽11滑出。同样的,当需要将耳机2放回盒体1内时,也便于使得柄部21能够顺畅地沿滑动至安装槽11内。 [0061]圆弧形运动轨迹的圆心角α(如图8所示)满足α≥1.5°,具体的,圆弧形运动轨迹的长度可根据耳机2的柄部21的长度(安装槽11的长度)进行设置,并且该圆弧形运动轨迹的半径长度也可根据圆心角α以及安装槽11的长度设置,将圆心角α设置为α≥1.5°,优选为不小于3°(即α≥3°),保证在将耳机2由盒体1内取出时,推力在切向方向的分力更大,便于将耳机2由安装槽11内推出的顺滑性,提升用户体验感。 [0062]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现在,一起体验智慧芽的产品和服务
自动注册,无需人工审核,即可立即开始查询专利
立即注册
澳门正版图库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