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癌症筛查可以分为系统性筛查和机会性筛查两种方式。系统性筛查通常是面向特定人群,针对某些癌症种类,例如结直肠癌,采用统一的方法和固定的筛查间隔进行。而机会性筛查则是在患者前来就医或体检的过程中,顺便进行目标疾病的筛查。
目前,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主要包括粪便潜血试验(可以通过免疫法或化学法实现)和结肠镜检查。尽管这两种方法在癌症检测方面的效果相似,结肠镜检查在发现癌前病变上的能力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不同国家可能在选择用于系统性筛查和机会性筛查的方法时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粪便潜血试验比较适合机会性筛查,而结肠镜检查更适合系统性筛查。然而在临床实际中,特别是在系统性筛查项目中,医生可能会考虑患者的意愿以及操作的便利性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哪种筛查方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医生基于循证医学数据选择最合理的筛查策略,仍需进一步明确这两种筛查方法在结直肠癌系统性筛查中的具体作用。《柳叶刀》杂志近期刊登了一项名为COLONPREV的研究结果,这项研究显示,对于处于一般风险的50岁以上个体而言(这些人既没有个人结直肠癌病史,也没有相关家族病史),粪便潜血试验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其在10年内预防因结直肠癌而死亡的效果并不逊色于结肠镜检查(死亡率分别是0.22% vs. 0.24%,P=0.0005)。在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验中,随机分配参与者接受这两种筛查策略。
COLONPREV研究作为有效性、随机、对照、非劣效性的研究,纳入了57,404名年龄在50至69岁的健康个体,这些人不但没有结直肠癌、腺瘤、或炎症性肠病的病史,同时也没有结直肠癌的家族遗传史。研究将符合条件的参与者随机分为两个组:一个是接受单次结肠镜检查的组,另一个是每两年接受粪便潜血试验的组。结果显示,粪便潜血试验组的参与率为39.9%,显著高于结肠镜检查组的31.8%;而且,两组在10年内因结直肠癌死亡的风险相近,且均能达到非劣效性标准。
此外,研究还指出,尽管在癌前病变的发现上,结肠镜检查的诊断率要高于粪便潜血试验,但两种方法在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是相似的。整体来说,在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效果上,两者的筛查方案显得非常相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重点并非评估这些技术的效力,而是探索实际应用中,在随机分配条件下,这两种策略的临床表现。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