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澳门正版图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2024肿瘤创新年度热点探讨:解析ODAC案例——MRD在多发性骨髓瘤加速批准中作为替代终点的应用

新药情报编辑 | 2024-12-27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DIA中国药物信息大会暨展览会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微小残留病(MRD)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加速药物批准的替代终点的潜力。会议特别关注了MRD的临床相关性,其应用领域,以及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适用性。

会议由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主持。强生创新制药中国血液肿瘤疾病领域的杨帆博士发表了引导性讲话,负责会议的讨论。参与讨论的嘉宾还包括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傅卫军教授、清华大学的陈晓媛博士、辉瑞公司的苏欣莹博士,以及恒瑞医药的沈煜。

与会专家热烈探讨了MRD检测标准化面临的挑战,MRD检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联性,以及在中国推广MRD应用的难点。傅卫军教授指出,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尽管多家医疗机构已开始实施MRD检测,但通常还是需要结合其他终点来评估患者的预后,而非仅依赖单一的MRD结果。陈晓媛和苏欣莹博士则着重分析了在中国推行MRD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人种差异、数据使用以及不同肿瘤类型中的应用难度。

在会上,杨帆博士介绍了MRD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作为血液肿瘤的第二大常见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出令人担忧的趋势。她表示,MRD作为一种早期预测治疗效果的指标具有很大的潜力,有助于更早期的临床决策。

随后,杨博士回顾了国际上关于MRD的发展历史。她提到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基金会和其他研究机构在推动MRD方面的重要贡献。她指出,2020FDA发布的行业指导中,已经将MRD纳入了研究终点的考量,并在随后的2024年得到专家的全票通过。

陆舜教授也在会议中表示,希望通过这种跨国经验的分享,推动中国在MRD检测方面的进展。他强调了标准化检测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对检测结果可靠性的追求。

讨论的最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MRD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替代终点的应用正逐步得到认可。未来在临床和研发中的实际应用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其有效性与适用性,以确保它能够成为健康管理和决策的有力依据。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

澳门正版图库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