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在医学领域,许多疾病的根源都与基因突变息息相关。当这种突变发生在基因的外显子区域时,往往会直接干扰到蛋白质的正常编码,导致蛋白质功能失常或者引发细胞毒性。通常,科学界通过清除或中和这些异常蛋白,以减轻病症;然而,另一种更为创新的策略便是直接修复突变的DNA片段,恢复蛋白质的正常编码功能。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Pablo Perez-Pinera教授在基因编辑研究上有着长足的贡献。他与其团队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绕过错误的外显子区域,而不是直接修改DNA序列。他用烹饪来形容这种方法:当食谱中存在材料错误时,若按常规步骤进行则可能导致味道甚至产生有害的副产物,但略过错误材料,最终的菜肴虽可能缺失某些风味,却依然可食用。
在近期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的研究中,Perez-Pinera教授和同事展示了一种名为SPLICER的基因编辑工具。该工具基于CRISPR/Cas9系统,有能力直接跳过特定的外显子。他们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上测试了该工具的效果,发现SPLICER能够有效减少有毒淀粉样β蛋白的产生且未出现脱靶效应。实验表明,接受SPLICER处理的小鼠体内,目标外显子的水平降低了25%。
CRISPR/Cas9系统中,关键的识别步骤依赖于PAM序列,这是一个位于目标DNA序列旁的小片段,能帮助Cas9蛋白识别靶点。然而,CRISPR/Cas9高度依赖PAM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新的研究通过对多种Cas9酶的测试,挑选出一种PAM依赖性较低的SpRY Cas9酶,这为外显子的跳跃编辑提供了更大的靶向选择。
此外,在外显子的起始和终止区域分别存在关键序列,细胞借助这些序列识别外显子的位置。然而,传统的外显子跳跃工具往往仅针对单一序列,可能遗漏目标外显子或无法完全实现跳跃。而SPLICER则可同时识别外显子两端序列,大幅提高了跳跃的效率。以JAG1外显子为例,SPLICER的外显子跳跃率相比单侧靶向增加了28%至37%。
研究进一步探索了SPLICER在病理条件下的应用,他们选择性地跳过了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APP基因的外显子17。正常情况下,APP蛋白会经由β/γ分泌酶处理,在外显子17处切割,生成Aβ42多肽。结果表明,SPLICER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APP外显子17的跳跃,并减少异常剪接事件超过50%。这种机制使细胞中的Aβ42多肽水平降至约70%。对AD模型小鼠进行实验,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将SPLICER注入小鼠海马体,显著减少了Aβ42多肽的产生。
研究团队总结表示,当病理性蛋白过度积累可能导致疾病时,外显子跳跃技术为维持新的蛋白质功能提供了可能性。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这项新技术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