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2015年,药品审批改革宣告了中国迈入创新药物的新时代。然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价值十亿美元的“梦幻分子”药物仍然难以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在此背景下,国产药品中的高增长大单品领域,只剩下三代EGFR-TKI药物作为唯一的亮点。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一现状使得药物创新变得更加艰难。 从2018年到2023年,上市药企在研发方面的总投入约为5000亿元人民币,2022年的研发投入首次超过千亿元。但即便如此,这些资金的投入并未能有效解决当前的困境。以十亿美元制药分子泽布替尼为例,2024年上半年其在中国的销售额仅为8.73亿人民币,仅占其全球销售总额的11%,中美市场的销售差距从2023年的约五倍扩大到2024年第二季度的约七倍。 面对销售峰值的瓶颈,传统药企试图通过不断引进新产品来应对价格压力,但收效甚微。例证是恒瑞医药和石药集团等老牌药企尽管拥有众多新药,依然难以打破增长停滞的困局。相反,跨国制药公司普遍依赖大单品战略,以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增长势头。 国内市场的大单品还有未来吗?2015年以来上市的国产1类创新药物中,只有少数几款突破了30亿元的销售天花板。如安罗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PD-1)等药物的销售虽有增长,但整体来看,这一门槛仍然很难跨越。相对乐观的是艾力斯的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该药物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额约为25亿元,同比增长约88%。 大单品的存在是传统药企和Biotech公司的救命稻草,它们能够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创新资金支持。在没有大单品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创新循环断裂风险。尽管当前的市场环境制约了创新药的销售潜力,然而商保改革仍被视为可能的突破方向。 人口结构的不匹配和支付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创新药的市场发展。2022年,中国的医疗支出中,个人支付部分占据了近一半,而商保仅占7%。因此,提升商业保险的支付能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推动创新药物的发展上,商业保险有潜力成为推动行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力量。通过增加患者购买力及提高医疗机构采购积极性,商保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压力,实现长远发展。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多元化支付手段能够介入,为创新药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