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的口头报告专场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石远凯教授团队展示了一项重要的临床研究结果。这次研究首次在人类中验证了一种新型的小分子PD-L1抑制剂BPI-371153在晚期实体瘤及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中的疗效(摘要号59O)。研究发现,BPI-371153表现出了可控的安全性、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抗肿瘤活性,显示了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未来的临床应用潜力。研究背景目前,多种抑制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mAbs)被批准用于肿瘤治疗,但由于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性有限,疗效还有待提升。相比之下,小分子药物在组织穿透性方面更具优势。BPI-371153作为一种口服小分子PD-L1抑制剂,能有效诱导PD-L1的二聚化及内吞,降低细胞膜上PD-L1的水平,从而阻断PD-1/PD-L1的作用。当前进行的一期临床试验(NCT05341557)主要在中国的晚期实体瘤或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中检验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研究设计这项多中心的I期临床试验,是BPI-371153首次在人体进行的试验,研究纳入了年龄18岁及以上的晚期实体瘤或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且这些患者在接受标准治疗后病情仍有进展,或不适合及无法耐受标准治疗。研究采用剂量递增设计,剂量范围从100 mg QD到1600 mg QD,分为8个剂量组。主要终点为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最大耐受剂量(MTD)及不良事件(AEs)。次要终点包括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基线特征研究共招募了20位受试者,平均年龄为58岁(范围33至76岁),其中男性占65.0%,女性占35.0%。ECOG PS评分为0和1的患者分别占45.0%和55.0%。肿瘤类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55.0%)、其他实体瘤(25.0%)、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15.0%)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0%)。 研究结果安全性:BPI-371153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也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大多数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在1600 mg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70%)、呕吐(30%)、腹痛(25%)及ALT升高(20%),而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淋巴细胞减少及皮肤感染,主要在1600 mg组中出现。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显示BPI-371153的血浆暴露量呈线性增长,支持每天一次给药。药效动力学方面,BPI-371153能够提升IL-18、IL-2、IL-6、CXCL-9和可溶性PD-L1。 有效性:初步结果在PD-L1表达阳性患者中展现了抗肿瘤活性,17例可评估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23.5%,疾病控制率为64.7%。特别是PD-L1高表达或具有高肿瘤突变负荷(TMB-H)的患者对治疗反应良好。 研究结论BPI-371153在安全性和耐受性上表现良好,剂量-效应关系清晰,支持QD给药方案,并在PD-L1高表达患者中展示出初步抗肿瘤活性。该研究为后续的剂量扩展及更广泛的临床开发奠定了基础。 石远凯教授点评:BPI-371153是首次在人体开展的小分子PD-L1抑制剂临床试验,展示了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创新潜力: 1. 作用机制新颖,能有效减少PD-L1表达,增强肿瘤组织穿透优势。 2. 安全性可控,未达致DLT和MTD,且不良事件可管理。 3. 药代动力学特性支持每日给药,提升患者依从性。 4. 药效指标表明其具备明确的免疫调节潜力。 5. 在实体瘤和高PD-L1表达患者中展示出积极的抗肿瘤活性。 6. 小分子ICIs具有广泛临床发展前景,尤其在满足经济有效的免疫疗法需求方面。 BPI-371153的研究为小分子ICIs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动力,后续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和广泛疗效。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