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日,厦门大学夏宁邵和郑子峥团队在抗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因素,特别是婴幼儿因这一病毒入院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婴幼儿感染,当前的有效策略之一是使用RSV中和抗体进行被动免疫。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两种针对RSV的预防性抗体获批上市。这两种抗体分别作用于不同的RSV F蛋白表位,尽管有效,但在广谱性和高效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厦门大学的研究团队以开发能够识别RSV F蛋白上高度保守表位的广谱高效中和抗体为目标,以期推动新一代产品的开发。
在此项研究中,该团队通过核酸和腺病毒复合免疫技术成功筛选出了一株名为5B11的RSV融合前构象F蛋白(pre-F)特异性中和抗体。此抗体及其人源化变体h5B11能够广泛且高效地中和RSV A和B型的实验和临床株,其中和活性远高于目前常用的Palivizumab鼠源前体1129,并在某些毒株上表现出比Nirsevimab更强的中和能力。
5B11在冷冻电镜解析和体外逃逸突变筛选实验中显示,通过靶向F蛋白上的site V高保守和免疫耐受表位,其识别能力优于Nirsevimab。在动物实验中,5B11表现出极佳的保护效果,所需剂量仅为1129的1/10,并在对B18537毒株的预防中显示出优于Nirsevimab的抗病毒效果。此外,高剂量的5B11能有效地抑制呼吸道内的病毒复制,减轻肺部炎症,揭示了其作为治疗药物的潜力。
本研究还探讨了抗体亲和力成熟对其功效的影响,发现尽管Nirsevimab在亲和力成熟后解决了部分B型毒株的中和不足,但其体内作用并未提升。同样,Motavizumab也表现出类似现象,提示单纯提高中和效价可能未必改善抗体的体内保护效果。
综合而言,厦门大学团队研制出的5B11抗体瞄准了RSV F蛋白的保守表位,展示出广谱、高效的中和能力,为未来婴幼儿RSV感染的预防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新选择。
该研究成果以题为“A potent broad-spectrum neutralizing antibody targeting a conserved region of the prefusion RSV F protein”的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