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澳门正版图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2024年跨国药企裁员潮继续蔓延

新药情报编辑 | 2024-11-26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No.1

拜耳华领医药的合作终止,赔偿金额超过10亿元

1122日,华领医药(02552.HK)宣布已于1121日向拜耳发出书面通知,将自202511日起,收回其在中国市场开发的糖尿病药物华堂宁的商业化权益。这项决定是在综合考虑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后,与拜耳友好协商一致达成的。

华堂宁是全球首款以葡萄糖激酶激活剂为机制的创新药物,这在过去十年的糖尿病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华领医药强调,为了保持华堂宁在中国的市场销售,将积极寻找其他合作伙伴。两家公司的合作始于20208月,当时华堂宁刚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拜耳获得了该药物在中国的独家商业化权益,同时华领医药获得了3亿元的预付款及高达41.8亿元的里程碑付款。

合作期间,华堂宁实现了多项重要进展。202210月,该药物正式在中国上市;20241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并已覆盖中国超过2000家医院。同时,它还被纳入了《中华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华领医药因此获得了总计15亿元的里程碑付款。按照合作协议,拜耳预计在华堂宁上的销售收入约为2亿元,而华领医药也从中分得了约1.97亿元。1122日,华领医药的股价下滑15.38%,收于1.32港元,总市值13.93亿港元。

No.2

19名评审专家因不当行为被处置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就评审专家不良行为发出通告。在20246月至7月期间,该中心组织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评审,728名专家参与了此次活动。在评审过程中,多数专家遵守了职责要求,但也有部分专家存在纪律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6名专家因编造虚假理由迟到、多次离线或在不合适环境中评审被认定为严重不良行为,将在未来三年内被取消参与相关管理活动的资格;另有13名专家因迟到或拍摄材料等一般不良行为受到通报处分。这些决定已通知专家个人,并纳入不良行为记录中。中心强调,将继续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呼吁专家们维护科学道德和评审的公正性。

No.3

三明卫健部门加强供应商监管,设立黑黄名单

在福建省三明市,审计局在医院审计中发现不规范采购问题并责令整顿。市卫健部门已对医院采购进行全面检查,对过去五年的所有采购项目进行审核,重点监控供应商资格。审计指引整改的9个问题已得到解决,并对相关责任人展开调查。

通过审计调查,三明市构建了供应商黑黄名单,对于串标行为的供应商实施黑名单制度,严禁其参与采购活动;疑似串标的供应商则被纳入黄名单,通过严格的监督机制限制其参与采购。此外,针对采购金额超过50万元的项目,严格执行分级审批制度以巩固整改成效。

No.4

国际医院进入医保体系

近期,上海市医保局发布了拟新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名单,其中包括上海莱佛士医院。作为新加坡莱佛士医疗集团在中国的首个综合医院,该院于20217月开业,拥有400张床位,并以全科医疗为主要服务方向。

在此之前,上海已将几家国际医院纳入医保结算,如嘉会国际医院和德达医院等。这些医院的例子说明了上海在健康服务业50政策指导下鼓励社会办医机构提供与公立医院同等价格政策的基本医疗服务。随着政策的实施,更多高水平的社会办医机构被纳入了医保结算体系,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的国际化和多元化。

No.5

跨国药企裁员潮仍在继续

2024年,跨国制药企业正通过裁员和重组产品线来应对降本增效等挑战。据行业报告显示,今年的裁员情况仍在持续,特别是在生物制药领域。上半年,已有超80家企业进行了裁员,其中包括诺华、拜耳等行业巨头。

裁员常伴随管线削减和临床试验的停滞,使得中高级管理人员及研发人员受到冲击。这轮裁员的推动因素包括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成本控制以及战略调整等。强生吉利德等公司也在三四季度陆续宣布裁员计划,部分涉及高管和研发部门,但目前尚未影响到吉利德在中国的市场布局。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

澳门正版图库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