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年来,自身免疫疾病市场的热度不断攀升,而随之而来的内卷现象也变得不可避免。其中,IL-23靶点抑制剂因其巨大的商业前景,成为了全球药企竞相投入的焦点。2023年,IL-23抑制剂的全球销售额已超过200亿美元,在这一行业中,强生、艾伯维和礼来等制药巨头纷纷加大研发与创新力度,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国际市场上,药企们不仅追求产品的同质化,更在不断提升IL-23抑制剂的研发水平。从分子结构的创新,到应用领域的差异化,再到新型剂型的突破,药企们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竞争的全新视角。
第一部分:强生的自我突破
IL-23在自身免疫疾病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主要由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针对IL-23的阻断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例如在银屑病和克罗恩病等领域,IL-23抑制剂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强生的乌司奴单抗作为首批上市的IL-23抑制剂,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强生并未止步于此。
乌司奴单抗靶向IL-23的p40亚基,这一亚基同时属于IL-12,导致靶向效果不够精准。面对这一挑战,强生推出了二代产品古塞奇尤单抗,专注于IL-23的p19亚基,使其在长期疗效上优于其他竞争对手。2017年,古塞奇尤单抗顺利上市,销售额逐年攀升,2023年达到31.5亿美元。
第二部分:艾伯维的异军突起
艾伯维通过其产品瑞莎珠单抗,不仅实现了快速市场渗透,更以差异化策略获取了领先地位。瑞莎珠单抗的给药次数少于古塞奇尤单抗,患者依从性更高。此外,瑞莎珠单抗更早拓展至克罗恩病适应症,使其成为同类药物中的先行者。2023年,瑞莎珠单抗的销售额达到77.6亿美元,为市场树立了新标杆。
第三部分:强生的新战略
尽管IL-23抑制剂领域竞争激烈,强生依然积极推进产品创新。2023年11月,强生宣布其口服肽Icotrokinra在临床试验中取得突破,成为全球首个选择性阻断IL-23受体的口服药物。这一新的疗法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望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
总结
IL-23靶点的研究,从乌司奴单抗到Icotrokinra,无不体现了药企在竞争中的创新精神。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市场策略调整,各大企业不仅仅在市场中激烈竞争,也为全球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未来,国内药企也将加入这一赛道,我们期望他们能通过独特的策略,抢占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