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澳门正版图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中国肥胖人群:多学科管理聚焦心血管健康,重视血压、血糖、血脂综合调控

新药情报编辑 | 2024-11-22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演变,肥胖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根据最新发布的《世界肥胖地图(2024年版)》,当前中国成年人和儿童的超重或肥胖年增长率分别达到2.8%2.0%。肥胖不仅对整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显著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肥胖问题,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称为《指南》)。这是一部首次跨学科制定的肥胖诊疗权威指南,标志着中国在肥胖管理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张宇清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崔兆强教授将就该指南的心血管相关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在《指南》正式发布之际,作为其制定者之一的张宇清教授表示,早在1981年进行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中,几乎未见中国肥胖人群的身影,而到了2021年,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已超50%。肥胖问题的加剧也使心血管代谢、减重外科等新兴学科得以发展。肥胖不仅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为心血管疾病提供温床,更直接推动相关疾病的高发。

崔兆强教授补充指出,肥胖如同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因和环境因素。现有大部分肥胖患者由内分泌科医生接诊,但肥胖的影响涉及多系统,如对心理健康和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影响。部分医院设立的多学科联合(MDT)肥胖防控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指南》的发布为肥胖症规范化防控提供了重要指引。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努力,可以更为有效地应对肥胖问题,从而维护和改善患者的健康。

《指南》特别强调了多学科诊疗的重要性。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如何与营养科、内分泌科等其他科室协作,共同管理肥胖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至关重要。张宇清教授指出,多学科合作是肥胖及其合并症管理的关键。肥胖会影响血压控制,因此需在肥胖治疗中与内分泌科等密切合作。而崔兆强教授则从资源分配角度强调,三级医院应与基层医院合作,通过智能诊断等现代医疗手段实现更广泛的管理效益。

此外,肥胖引发的体内炎症反应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崔兆强教授解释,炎症因子与脂肪因子的异常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引发心率加快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标准诊断方法,张宇清教授强调尽管肥胖引起的独特代谢变化严重,但目前仍依赖于传统指标。《指南》也指出了肥胖加剧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炎症机制,提示需更多研究。

在药物治疗方面,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综合考虑减重与心脏功能改善。张宇清教授指出,像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药在合并肥胖患者中显示出心血管保护优势。而崔兆强教授强调药物组合的协同与不良反应的平衡至关重要,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治疗策略,以实现心血管保护最大化。

通过这些综合举措和指导方针,《指南》为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管理提供了全面框架,为医疗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

澳门正版图库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