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DNA双链断裂(DSB)是DNA损伤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主要依赖于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两大机制进行修复。这两种修复途径的选择与细胞周期阶段密切相关。通常,HR在细胞的S/G2期最为活跃,而NHEJ贯穿整个细胞周期,但在G1/G2期最为显著。在HR和NHEJ功能受损的情况下,细胞会利用一种备用修复机制,即微同源末端介导的连接(MMEJ)。这一机制在细胞S期与G2期尤为活跃,偶尔也在G0/G1期表现出少许活动。
关于DNA聚合酶θ(Polθ)
DNA聚合酶θ(Polθ)是由哺乳动物细胞中的POLQ基因编码的酶,属于DNA聚合酶A家族,是MMEJ修复途径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研究表明,在DNA末端切除过程中,当BRCA2存在时,BRCA2不仅召集重组酶RAD51以促进HR,还会抑制其他修复途径如替代末端连接(alt-EJ)。
当HR途径受损,例如BRCA1或BRCA2发生突变时,Polθ的表达量会显著增加,并引导DSB的修复朝向alt-EJ,从而促进MMEJ过程。此外,Polθ还能逆转录RNA并利用RNA作为模板修复DNA。然而,当细胞HR功能缺陷时,Polθ的抑制作用则会通过累积毒性RAD51中间体及抑制alt-EJ途径而导致细胞死亡。
研究发现,Polθ在正常组织中表达微弱,但在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肿瘤中却呈高表达状态,并且这些肿瘤通常伴随HR修复的缺陷。因此,Polθ被视为合成致死药物研发中的一个重要潜力靶点。
Polθ抑制剂的研发进展
根据insight数据库的资料,目前全球范围内多家制药公司正在研发多种Polθ抑制剂,尽管这些抑制剂的开发进展较慢,大多数仍处于临床前阶段,最快的已进入1/2期临床阶段试验。
其中,GSK与IDEAYA Biosciences联合开发了一款名为GSK101的Polθ抑制剂。临床前研究表明,GSK101与niraparib联合使用时,在BRCA突变模型中表现出比单独用药更显著且持久的抗肿瘤效果。
Artios Pharma在Polθ靶点的研发中处于领先地位,推出了多种口服、选择性强的Polθ抑制剂,包括ART4215、ART6043、ART558和ART812。ART4215是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Polθ抑制剂,且已有关于其联合使用PARP抑制剂治疗BRCA缺陷型乳腺癌的研究显示出其良好的耐受性。
在国内,先声药业与圣域生物也在积极布局Polθ靶点。先声药业研制出了三款Polθ抑制剂,其中SIM0508最近已在国内获批用于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圣域生物开发了SYN818和SYX1097两种新型Polθ抑制剂。
总结
尽管作为新兴靶点,Polθ的药物研发进展缓慢,在研药物多集中于少数企业,且大多仍停留在临床前阶段。这意味着Polθ抑制剂的开发风险较大,各企业在布局时需谨慎评估。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