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芽发布《2023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力报告》,1.2万家“小巨人”平均申请115件专利

立即下载
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 | 2023-08-23 17:00:17 |

8月23日,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3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力报告》。报告梳理分析了全国1.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认定、行业分布、融资上市情况,从企业整体科创能力、区域科创版图等维度对“小巨人”企业进行深度全景扫描。

报告显示:五批1.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约115件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占比近一半,累计得到200余次专利引用,并有1-2件走向海外的PCT专利;累计已有852家“小巨人”成功上市,并在A股各版块中,北交所的“小巨人含量”显著攀升,目前占比约46.2%从发明专利密度看,“小巨人”企业每千名员工掌握78.9件有效发明专利,分别是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企业的1.1倍3倍从技术出海的维度看,“小巨人”企业PCT专利两年增长率达22.6%,加速出海趋势显著;从行业分布看,新材料“小巨人”数量最多,达2953家从省级与地级单元看,江苏、北京“小巨人”科创能力表现亮眼,不仅数量全国领跑,分别拥有1477家793家,而且技术质量表现突出,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分别拥有31件23件


1.2万家「小巨人」平均拥有115件专利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2019年以来,累计公示五批共12950家,认定1.2万家。报告显示,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典型技术画像为拥有约115件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占比近一半,累计得到200余次专利引用,并有1-2件走向海外的PCT专利。

将1.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置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成长梯度来看,“小巨人”的技术体量(专利申请总量)、技术质量(发明专利占比)、技术影响力(专利被引用总次数)、技术全球化(PCT专利总量),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较大幅提升,约为其1-3倍左右。而对比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在各指标上与其还有接近10倍的差距。尤其是PCT专利量,单项冠军企业平均拥有59件,而“小巨人”仅约1.65件,两者之间有着近36倍的成长空间。

幻灯片1.PNG

图:专精特新“小巨人”典型画像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对比


北交所「小巨人」含量显著攀升,占比约46.2%

北京证券交易所作为针对服务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平台,持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7月31日,北交所210家企业中,超四成(46.2%)企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对比智慧芽统计2022年同期的占比(32.6%),在过去一年间,北交所“小巨人”含量显著攀升,上升超13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1.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共有852家企业成功上市,占比约7%。其中,A股上市企业共843家,赴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分别有12家和1家(含双重上市等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各板块中,科创板的“小巨人”含量最高,550家上市企业中有高达49.8%来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接近一半。

幻灯片2.PNG

图:A股各版块中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贡献度


「小巨人」的发明专利密度是北交所企业的近3倍

为排除企业规模的影响,更准确地评估一家企业的技术密集度,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采用发明专利密度——千人均有效发明专利量来进行衡量分析。报告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千人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78.9件,即“小巨人”企业每千名员工就掌握78.9件有效发明专利。

对比来看,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发明专利密度为70.6件有效发明专利/千人,北交所为26.4件有效发明专利/千人。“小巨人”的发明专利密度是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约1.1倍,是北交所上市企业的近3倍,整体体现出较强的“专业化”“精细化”特点。

幻灯片3.PNG

图: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发明专利密度与科创板、北交所企业对比


「小巨人」加速出海,PCT专利两年增长率达22.6%

报告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PCT专利数量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2.6%,显著高于其专利申请总量的复合增长率(15.6%),展现出“小巨人”企业对海外专利布局的重视及其背后中国科技出海的加速趋势。

从技术全球化布局的深度看,1.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1.65件PCT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4%。对比2022年同期,按拥有PCT专利的数量进行划分,各层级企业数量都有所提升:拥有1-9件PCT专利的企业从1617家增长至2404家;拥有10-99件PCT专利的企业从277家增长至431家;拥有100件及以上PCT专利的企业从8家增长至23家

进一步从技术全球化布局的广度看,1.2万家“小巨人”企业中,3294家已在海外市场(指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外的海外受理局)布局专利,其中2790家“小巨人”布局了1-5个海外市场,368家“小巨人”布局了6-10个海外市场,而布局海外市场超过10个以上的“小巨人”仅136家,占比约1.1%。

幻灯片4.png

图:专精特新“小巨人”的PCT专利增长与拥有量分布变化


「小巨人」行业分布特征显著,新材料企业高达2953家

按“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进行统计,1.2万家“小巨人”企业中有87.3%属于上述十大产业。其中,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机械装备(综合电力装备、农机装备与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三个产业)的数量最多,分别有2953家、2788家和2405家,展现了较为明显的行业聚焦。

进一步对比科创板、北交所企业的行业分布,“小巨人”中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更多聚焦和扶持,企业数量占比同时高于科创板与北交所的企业结构比例。其中,新材料领域的集聚性尤为显著,该领域科创板与北交所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10.7%和15.7%,而新材料“小巨人”的占比高达24.2%,分别高出了近14个和9个百分点。

幻灯片5.PNG

图: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产业领域分布与科创板、北交所企业对比


江苏、北京「小巨人」科创力表现亮眼

据智慧芽统计,从省级单元来看,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全国31个省区市,且已有20个省区市拥有超过100家小巨人。其中,江苏省的“小巨人”数量最多,共1477家,且第五批公示的“小巨人”数量同样最多,达795家。

从地级单元来看,“小巨人”企业分布于全国近300个城市(含直辖市、地级市、州、地区),且有20个城市已拥有150家及以上的“小巨人”企业。其中,北京市在新增243家第五批公示的“小巨人”后,保持全国第一的位次,总计达793家。

进一步对比各省区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规模、平均经营规模(按平均员工数计)和平均技术规模(按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计),北京的“小巨人”企业,其经营规模小于全国均值,而技术规模大于全国均值。具体来看,北京平均每家企业员工数仅在173人上下,但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31件/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55%。

与此同时,江苏“小巨人”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技术规模均大于全国均值,其平均每家企业员工数约305人,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23件/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15%。

幻灯片6.PNG

图:部分省区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整体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以及北京、深圳、上海、宁波、重庆等典型城市,从企业总量、上市企业数量、技术体量、技术质量、技术影响力、技术全球化、行业分布特征等维度,对当地的“小巨人”企业的科创能力进行深度解读。

立即下载
澳门正版图库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