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为何有些国家长期陷入经济不发达状态的问题备受关注。对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提出了“路径依赖”理论,为这一困扰无数学者的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因这一理论的提出,诺斯在1993年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
“路径依赖”意味着一旦某种发展路径被选择,它就可能成为长期依赖的惯性选择。这种依赖在经济生活中尤为显著,因为经济就像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自我强化和报酬递增的内在机制。这种机制使得一旦某条路径被选中,其发展便会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
该理论不仅在学术界引发热烈讨论,而且迅速在企业界得到应用,许多成功企业也因此陷入困境。医药业的吉利德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被认为因“路径依赖”问题而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挑战。
吉利德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序幕(1987年—2000年)、前章(2001年—2013年)、后章(2014年—2018年)、落幕(2019年至今)。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重大并购和战略转移。
大众印象中,吉利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发展成国际制药巨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激进的并购战略。然而,这种策略既是其成功的杠杆,也导致其在抗癌领域因效果不佳而迷失方向。
然而,通过对吉利德发展历程的复盘,可以看到其困境并非单纯由并购造成,而更是因为缺乏“灵魂人物”的存在。也就是说,吉利德的问题并不是对成功路径的过度依赖,而是失去了之前已经不再有效的战略方向。
吉利德的崛起始于1980年代,当时生物技术行业在美国迎来了第一次浪潮。1987年,吉利德在这个黄金时期成立,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医药界的重要一员。公司的成功早期离不开泡沫时代的机遇以及创始人迈克·奥丹的努力,但更得益于约翰·马丁的加入。他以行业领袖的姿态带领吉利德进行首次战略转型,在抗病毒领域奠定了基石。
通过与捷克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合作,吉利德获取了核苷酸化合物的核心技术,并于2001年推出首款抗HIV药物Viread,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其后,公司通过多次“赌博式”并购,推出了面向艾滋病的多代药物组合,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抗病毒领域的霸主地位。
在持续的并购和产品迭代中,吉利德不仅深耕HIV市场,还通过收购Pharmasset公司,进入了丙肝药品市场,其转折性的药物Sovaldi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然而,丙肝市场的基数减少也逐渐让吉利德的辉煌步入尾声。
进入抗肿瘤领域后,吉利德延用了以往的并购策略。尽管在此领域进行了多笔大交易,但收效甚微,新的产品未能达到预期,显示出公司在失去核心领导者后战略上的乏力。
综上所述,在吉利德的历史中,“并购”这一表面行为背后,真正驱动企业成功的核心在于战略领导者的有效引导和创新能力。随着前CEO约翰·马丁的离开,吉利德面临战略调整的深层挑战,其未来发展方向仍充满未知和期待。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