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在其核准的药物和早期临床试验中使用脂质纳米颗粒(LNP)来递送RNA(包括mRNA和siRNA)。当前,这些基于脂质纳米颗粒的RNA疗法的研究和应用已逐步展开,特别是在如何将RNA递送到造血干细胞(HSC)以及造血干/祖细胞(HSPC)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造血干细胞(HSC)是大多数血液细胞的起源,其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疾病,例如镰状细胞病、β-地中海贫血、贫血、免疫缺陷和代谢紊乱。最近,FDA批准了四种基于HSC的治疗方案,这些方案全部需要对HSC进行体外操作。这一治疗过程涉及将细胞从骨髓或血液中分离出来进行修改,同时患者必须接受化疗以清除体内的免疫系统,为重新植入的细胞提供空间。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引发副作用,因而推动了开发无需骨髓动员或化疗预处理的体内HSC疗法的研究。
2024年11月22日,佐治亚理工学院与埃默里大学医学院联合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Lipid nanoparticle-mediated mRNA delivery to CD34+ cells in rhesus monkeys”的研究论文。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名为LNP67的脂质纳米颗粒(LNP),能够在无骨髓动员或化疗预处理情况下,以低剂量(0.25 mg/kg)在恒河猴的造血干细胞/祖细胞(HSPC)中递送mRNA。
以往的研究中,使用CD117抗体修饰的LNP可有效传递mRNA至小鼠骨髓,但这一方法对人类应用存在限制造成的潜在问题。同样,基于腺病毒的递送系统能够靶向CD46蛋白进行递送,但其仍需细胞动员和化疗。因此,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研发可临床应用的LNP递送系统一直颇具挑战。
在他们的新研究中,开发的LNP67实现了低至0.25 mg/kg剂量的mRNA递送至恒河猴的CD34+细胞。当前,获得FDA批准的三种LNP-RNA药物全部采用四组成的LNP,即电离脂质、辅助脂质、胆固醇和聚乙二醇化脂质。研究者们结合4种不同的磷脂和4种聚乙二醇化脂质(共16种组合)及8种不同摩尔比,生成了128种不同的LNP。
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研究人员评估了这些LNP在小鼠骨髓中的RNA递送效果。结果表明,LNP67可以在小鼠体内骨髓和人类原代HSC中有效递送mRNA。在恒河猴体内,以0.25 mg/kg和0.4 mg/kg的剂量递送到CD34+细胞,同样没有采用骨髓动员和化疗预处理,并且不需要激活血清细胞因子。
这些研究数据说明,不使用靶向配体修饰的脂质纳米颗粒(LNP)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实现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干/祖细胞体内mRNA的成功递送,未来有望为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